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7:异人奇缘
内容简介
在异人的一生之中,有三次奇缘,父亲安国君意外地被立为太子,是第一次奇缘;结识吕不韦,是第二次奇缘;结识并获得华阳夫人的支持,是第三次奇缘。这三次奇缘,把子楚推上了国君的宝座。继位之后,庄襄王子楚尊华阳后为华阳太后,华阳夫人当年的投资终于得到了回报。
全文
解说:上一集讲到,由于秦昭襄王在位时间比较长,他的第一个儿子当太子的时候就死掉了,于是太子之位就落到昭襄王第二个儿子安国君身上。安国君就是秦始皇的祖父,也是秦国历史上第三十四位君主。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秦始皇的父亲异人排行居中。按照封建社会立嫡为长的原则,异人不可能当上太子。让人想不到的是,异人最终当上了太子,才有了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那么异人是怎么当上太子的呢?
异人的父亲是安国君,是秦昭襄王的第二个儿子。按规定,第二个儿子没戏,因为是长子继承制。而秦昭襄王这个人高寿,活了76岁,当了56年国君,比汉武帝还长。只不过他不是皇帝,我们说当皇帝最长的,封建社会前期是汉武帝。要论国君,这秦昭襄王也是一个高寿的。但是高寿也有麻烦,把儿子给熬死了。秦昭襄王的儿子一早就立为太子了,但是一直接不了班。太子长期接不了班,很少有长寿的,这是个规律。原因很简单,太子又接不了班,整天没事儿干,声色犬马,肯定死得早。所以,秦昭王四十年的时候,这时候秦昭王60岁,他的长子就被熬死了。死了以后,作为老二的安国君,就捡了个漏,当了太子。所以封建社会的国君,皇帝,很多机会,缘份。就是哥哥不死,弟弟没戏;哥哥死了,弟弟顶上去。这个安国君,是个很关键的人物,他是秦始皇的祖父,祖父很意外,很幸运的当上了太子,对将来他的子孙是很有好处的。异人的父亲安国君很意外的当上了太子,这是异人一生当中,第一个奇缘。
那么他父亲当上太子以后,对异人来说,他会不会也有那么一个惊喜呢?不可能,有三个理由。安国君也是一个内宠很多的太子,他有20多个儿子。所以第一条,20多个儿子,异人居中,既不是老大,也不是最小的。老大和最小的特别容易受到爹妈的关注,他在中间,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母不受宠。他母亲夏姬不受安国君宠爱,无足轻重,所以异人也就无足轻重了。第三,选派人质,光荣入伍。当时诸侯国之间,有一个制度,因为战国时期,特别是后期,诸侯国之间经常打仗,今天打,明天就定盟约。最后,就是互派人质,一般派国君的儿子。哪个儿子最不得脸,哪个儿子就光荣参军。异人就被选上了,这恰恰印证了他当太子没戏,他才被选上。如果安国君喜欢他,决不会让他当人质,因为人质很危险。异人被秦国派到赵国作人质,秦国的战略方针,用一个电影名来说,叫《东进东进》,就是不断东进。而赵国首当其冲,挡住了秦国东进的道路。所以秦赵之间不断战争,两国打仗,赵国老打不赢,你想安国君的儿子作人质,能有好日子过吗。打了败仗,吃了亏,就拿异人撒气。作人质很不得脸,而且还有生命危险。
异人在赵国作人质的时候,遇见了一个人,这个人对他帮助很大,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这个人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大商人吕不韦。吕不韦在赵国经商发现了异人,就说了四个字:“奇货可居”。吕不韦是一个富商,家财万贯,按说作为一个财经巨子,已经可以笑傲江湖了。但是吕不韦有自己的欲望,这个欲望反映在他和他父亲的一次谈话中。《战国策》记载了这次非常有名的谈话,说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主定国之赢几倍,曰无数”。这无数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N倍。父子之间谈话,说了三件事。种地获利十倍,做生意获利百倍,立国定主获利N倍,不可穷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利是无法计算的。所以,吕不韦首先发现了异人,发现他是一个,按照我们今天很时髦的话说,具有巨大升值空间的潜力股。只要把他买进来,一放,停上几年,肯定可以翻很多倍。所以他就看中异人,因为异人是安国君的儿子,将来安国君继位,做了国君以后,他所有的儿子都有可能去继位。异人有一个基本条件,是皇子,是国君之子就可以继位。异人遇见吕不韦,这是他人生中第二个奇缘。
吕不韦发现了异人之后,就立即去拜见异人。见面以后,两人有一番对话非常精彩。吕不韦第一句话就是“吾能大子之门”,就是说能让你门庭光大。异人回答:“且能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你还是把你自家的门庭光大一下吧,然后再来光大我的门庭。这说明异人看不起吕不韦。有两点原因,异人再落魄,还是个公子,国君的儿子就叫公子,他是个落魄公子。吕不韦再有钱,士农工商,也是最末了的,所以他看不起他。而且他这个话说得他自己也不明白。然后吕不韦说了第三句话,这次异人听懂了,“吾门待子门而大”。我的门庭要等你的门庭光大了,也就光大了。这句话异人听懂了,立即转变态度,对吕不韦说了一句我们非常熟悉的话,叫“为之奈何”。这话我们在鸿门宴里听了不知道多少遍了,这是刘邦的口头禅,异人也会说。吕不韦就给他做了一段分析,这段分析显示了吕不韦的政治眼光。吕不韦给他讲了一个问题,就是秦国的国君和秦国的王储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但吕不韦讲了四条,四条一讲异人彻底服气。第一条,安国君继位在即。安国君马上就会继位,为什么?我们说过秦昭王76岁去世,讲这个话的时候,离秦昭王去世已经不远,他既然是一个老国君,就有一个特点,快死了。因为他的年龄是受限制的,不能无限制的,像N一样。第二点,华阳夫人是关键人物。华阳夫人是安国君最宠爱的一个妃子。第三点,异人比不过其他兄弟,他们都在安国君身边,就你是个流浪儿。第四,你没钱,不能自我包装,不能结交天下诸侯,就拉不到选票。这四条决定了你现在状况,没戏。这四点可以说是对秦国国君和王储的关系分析的非常透彻。讲完以后,吕不韦说,我能帮你办成一件事,让你做安国君的嫡嗣就是继承人,安国君将来继位后,我能让你做太子。话说到这个时候,异人才彻底发现,吕不韦是一个非常出色的策划人,他为异人描绘了一个锦绣蓝图,所以这个时候,异人也很不简单的说了一句让我们印象非常深刻的话:“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假如像你说的那样,我要把秦国分过来,和你共享天下。这个话我们不陌生,我们在读史记的时候,还听一个人说过,在整个秦汉史中间,讲过共享天下的有两个人,前面是异人,后面是刘邦。刘邦在彭城之战后,就提出来,要和谁共享天下,就能打败项羽。张良就提出韩信等三个人,张良说完之后,刘邦就照单全收,按照张良的说法,重用了韩信等三个人,最后把项羽灭了。因为“共享天下”这句话,杀伤力非常之大,任何一个国君,他要说了这句话,哪个人不是奋不顾身,赴汤蹈火,诱惑太大,分天下之半,多大的诱惑。所以这句话的英明之处,就在于它对人才的杀伤力太大了。而能说出这句话的人,一定非常了不得,一般人说不出来,这是需要有胸怀的人,才能讲得出来。换句话说,只有政治家,才能讲得出来,所以异人很不简单啊。
吕不韦做了一个非常果断地决定,拿出一半家产给异人,这叫政治投资。这笔投资可以让异人包装自己,结交天下的名流,诸侯。这是异人没钱的时候绝对办不到的事儿。但吕不韦分了一半家产给异人。吕不韦作了第二件事,带着另一半家产到秦国去了。他要到秦国找那个关键人物。因为吕不韦知道,光他说异人行,那是不行的,他必须找一个说异人行的人,把那个人给挖出来。这个人就是华阳夫人。所以吕不韦到了秦国,第一先来个中间突破,先找华阳夫人,给华阳夫人送礼,女人一般都爱财。送了礼以后,当然,华阳夫人很高兴。然后吕不韦就说异人虽然身在他国,还经常思念夫人,甚至于都在哭泣,说的华阳夫人心里热乎乎的。华阳夫人虽然最受宠爱,但是华阳夫人本身没有子嗣,不会生育。所以,吕不韦首先攻她的软肋,这是首先初步打动了一下华阳夫人。然后吕不韦采取了一个大迂回的办法,我们打个比方,叫农村包围城市,华阳夫人的弟弟,姐姐,吕不韦一个也不放过,全面做工作。先找她的弟弟,说你现在因为你姐姐受宠,你看你有什么,美女骏马,珍宝你都有,比太子都多。但是你不要忘了一点,如果安国君去世,新的太子一继位,太子对你会是个什么态度,所以现在你的形势非常危险,这叫点出死穴。华阳夫人虽然很受宠,她那个家族当时非常显赫,但是有一个死穴,就是无子。如果一旦老太子安国君继位以后一去世,那就意味着华阳夫人没有孩子继位,肯定选一个其他的人继位。其他人一继位,华阳夫人就完了。那么华阳夫人的子弟就树倒猢狲散了。这叫点出死穴,然后吕不韦又给他开出一剂良药。趁着现在华阳夫人受宠,赶快收一个养子,把安国君其他的儿子过继一个,然后,把他立为嫡嗣。而这个人一定要找一个落魄潦倒的人,他现在越不得意,就越好。将来你这个养子一继位,你还不会失势。在这些人中间,最可选的就是异人,因为他远在异国他乡,是最漂泊无着的人,而且他的母亲又不受宠,如果你把异人扶上去了,那么异人将来就会十分感激华阳夫人。这叫异人无国而有国,王后无子而有子,不是两全其美吗?华阳夫人的弟弟被说服了,摆平她弟弟,然后摆平她姐姐。吕不韦用另一套去说她姐姐,吕不韦说了两句非常厉害的话:“以色示人者,色衰而爱弛”。这两句话是千古真理,你妹妹现在这样受宠,因为年轻漂亮。但是年轻有年老,到那一天,就完了。趁着现在还受宠,赶快立一个养子,将来就保险了,这样一来,把华阳夫人的姐姐也说动了。然后姐弟两个人铁臂合围,夹击这个华阳夫人,华阳夫人也说动了。因为吕不韦给他们讲的只是一个问题,生存危机,要有危机感,这样华阳夫人就决定力挺异人,一定要让异人成功。所以华阳夫人就在安国君的面前,首先说异人很能干,当然华阳夫人最拿手的办法就是哭。说哭不好听,叫梨花一枝春带雨,这一招非常灵。最受宠的太子妃来了一个梨花一枝春带雨,安国君马上就摆平了,马上就决定立异人。而且还觉得这不可靠,史书记载“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嫡嗣”两人刻了一个符,立了一个契约,一定要立异人为嫡嗣。这是吕不韦非常精明的一点,吕不韦是通过最能打动安国君的华阳夫人,把异人的地位巩固了,提升了,而且做了一个彻底的包装。吕不韦吾门待子门而大这个愿望,看来是在一步一步地实现了。
到了秦昭王五十年的时候,秦国大举进攻赵国,赵国就决定杀人质异人,异人面临生命危险。在这种紧要关头,异人和吕不韦花了600金,等于吕不韦的大半家产,买通了赵军的军官,然后放了吕不韦和异人,逃出来了。秦昭王作了56年皇帝,(异人)逃出来的时候,距离秦昭王去世还有六年。六年以后,秦昭王去世,这就是吕不韦当初分析的安国君继位在即。秦昭王76岁死了,安国君顺利登基,继位当年按照惯例不能改年号,这一年要为父亲守丧,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50年,正式改元,成为国君。这一年历史上叫做孝文王元年。但是这个老太子,新国君太老了,老到什么程度,正式改元作了国君三天就死了。当然他前一年还做了大半年,但是因为为父亲守丧,那还是秦昭王五十六年。第二年改元,之后三天就死了。秦昭王这个人,差不多熬死了两个儿子。
解说:安国君一生充满戏剧色彩,他是秦昭王的第二个儿子,因为太子早死,他幸运的当上了太子,可是由于秦昭王执政时间比较长,当安国君继位的时候,已经是非常老的一个国君了,仅仅三天就一命呜呼。而在吕不韦和华阳夫人的作用下,异人已经被立为太子。那么安国君去世以后,继位的异人将会面临一个怎样的局面呢?他会兑现自己许下的诺言吗?
安国君正式继位三天就死了,他的儿子异人,也就是子楚继位,史称庄襄王。异人一继位,就兑现了自己的诺言,首先把辅佐自己的吕不韦封为丞相,文信侯,而且在河南洛阳食邑十万户,也就是这十万户农民不向国家交赋税,都交到吕不韦的家,十万人养一个侯。而且他当了国君以后,异人后来改名叫子楚,得到华阳夫人的喜爱后,改名叫子楚,也就是秦始皇的父亲,当了国君以后,没有辜负华阳夫人当年对自己的扶持,把华阳夫人封为华阳太后,然后把他的母亲封为夏太后,这一个儿子能摆平两个老妈,这也不简单。异人一生有三个奇缘,父亲意外当上太子;本人有幸认识吕不韦;得到华阳夫人的宠爱和支持,所以异人最后就做了国君。但是唯一遗憾的是,这个国君寿命也短,做了三年,也死了。所以从安国君,到异人,也就是后来改名叫子楚的,两代秦国国君身上,特别是异人身上应当看到什么呢?一个人的一生,非常短暂,在短暂的人生中,要想放出点儿光彩,有所作为,必须要做到人生“四行”。
自己要行,比如异人,慧眼识才,重用吕不韦,兑现诺言,共享天下。另外,逢迎华阳夫人,深得华阳夫人宠爱,这说明异人本身行,这一条很重要。
有人说你行,光自己行不行,一定要有人说你行。比如说,吕不韦说异人行,这个就很关键。吕不韦一说异人行,马上对异人进行政治投资,金钱包装,异人一下子就火起来了,这是第二行。
说你行的人一定很行,这条更关键。光吕不韦说异人行能行吗?必须得让华阳夫人说异人行。华阳夫人自己是个很行的人,因为她能搞定安国君,那么她说异人行,异人一定能行。安国君华阳夫人都说异人行,那异人能不行吗?
身体得行,异人唯一的遗憾,就是比他爹强,三天,他是三年,但是比昭襄王差多了。昭襄王活了76岁,当了56年国君,身体得行,这是第四行,也是最关键的一行。因为这一行决定你生命是否能延续,是其它三行的载体。如果载体都不存在了,前面你自己再行,全国老百姓都说你行,甚至于最能行的那个人也说你行,你就活了三天,还是不行。
最终,异人,也就是庄襄王做了三年国君,带着自己的遗憾走了,但是庄襄王还有一个带引号的儿子,嬴政还活着,他就继承了秦国的国君。这个嬴政是我们这个系列要讲的一个中心人物,秦始皇。有关秦始皇的评价,分歧非常之大。秦始皇的第一个谜团,就在于他是异人的儿子,还是吕不韦的儿子。学者对这个问题争论不休,各执所见,而且还都有道理。这就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千古之谜。那么秦始皇的生父到底是谁?我们下次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