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瀚岳国学馆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39:胡亥之死

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39:胡亥之死

来源:百家讲坛 作者:王立群 点击:257
部分文章通过图片转成文字,会有一些错别字,望知晓。

内容简介

赵高为了大权独揽,用阴谋诡计扳倒了两朝老臣李斯这块最大的绊脚石。在秦始皇沙丘病故的短短两年内,赵高先后参与杀死了秦始皇的钦定继承人扶苏,重臣蒙毅、蒙恬,以及秦始皇的二十多个子女。最终赵高用沾满了鲜血的双手,铺就了自己的权力之路。据《史记》记载,李斯死后,秦二世就拜赵高为中丞相,国事无论大小,一律取决于赵高。按理说,赵高此刻可以高枕无忧,尽情享受权力的快感了,然而赵高还不知足,他竟然又把谋杀之剑指向了秦二世胡亥。在李斯死后的一个月,赵高就在朝廷上导演了一出“指鹿为马”的闹剧。那么这里面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杀机呢?赵高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野心,对胡亥使用了怎样的阴谋诡计呢?

全文

上一集我们讲到李斯之死,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在秦始皇死了以后有多少人被杀。秦始皇一死,第一个被杀的就是他钦定的皇长子、法定的继承人扶苏;紧接着被杀的是秦始皇的重臣蒙恬、蒙毅兄弟两个;再往下,秦始皇二十多个儿子,十几个女儿被杀;再往后,就是沙丘政变的三巨头之一的李斯,一个一个都被杀。看到这段历史,就像看那个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一样,只要上了船,一个一个早晚都得被杀。因此在李斯之后,必定还有一个人要被杀,这个人是谁呢?就是秦二世胡亥。这就很奇怪了,起码有两个问题:胡亥是赵高举荐的,而且赵高杀了李斯做了丞相,赵高一向是坚决支持秦二世的,这个坚决支持按今天的网络名词叫“力挺”,赵高力挺秦二世,秦二世也要被杀,这是第一个不可思议;第二个不可思议是,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皇帝是什么地位啊?至高、至大、至尊、至贵。皇帝要被杀,不可思议。但是,不可思议归不可思议,历史事实终归是历史事实,李斯死以后,下一个被杀的就是秦二世胡亥。那么,胡亥为什么被杀呢?这里边究竟有着多少曲折的内幕呢?我们这一集就讲胡亥之死。李斯之死是在秦二世二年的七月,到了八月份,就是李斯死后的一个月以后,发生了一件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事。这一天秦二世很意外地上朝,他好长时间不上朝了,这一天很破例,他上朝召见文武大臣。在朝会的时候,当时的中丞相赵高使了个眼色,然后一个侍从牵着一头鹿上来了。上来以后,赵高就对秦二世说,这是一匹宝马良驹,我把它献给皇上。秦二世瞪着眼睛看了半天,这明摆着是一头鹿,丞相怎么说是一匹良马呢?这不是鹿吗?丞相是不是弄错了?赵高笑而不答。秦二世就问他左右的大臣和侍从,三种答案:有的人说是“鹿”,有的人说是“马”,还有的人说不认识。秦二世就蒙了,他想到,是我眼花了,还是大臣们和左右的人脑子都进水了,怎么会连鹿跟马都分不清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成语——“指鹿为马”。这件事情发生以后出现了两个后果:第一,秦二世回到宫里精神恍惚,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越想越觉得自己的病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得了什么病?是眼睛的病还是脑子的病,搞不清楚了;再一个是赵高,赵高下了朝以后,把那些凡是说是“鹿”的大臣,一个个找理由全杀了。这一次“指鹿为马”事件,让剩下来的大臣都明白了,再遇到事儿,赵高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咱别说实话了,说实话的结果就是被杀。照这样看来,赵高的权力不是大得不得了吗!大臣们都不敢明白地告诉秦二世这只鹿是“鹿”,都没有人敢说真话了。到这个程度,赵高可以说是肆无忌惮了解说:李斯死后,赵高虽然大权在握但他也害怕大臣们联合起来反对他。为了试验大臣对他的真实态度,赵高精心策划了一起在历史上遗臭万年的政治事件——“指鹿为马”。我们可以看出,这一黑白颠倒的事件对秦二世胡亥也是一个莫大的侮辱,说明此刻的赵高已经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了。已经二十多岁的秦二世胡亥就是再糊涂、再有病,也不至于分不清鹿和马,胡亥难道看不出这是赵高对他的挑衅吗?这时候,一件重大历史事件的推进,使得胡亥找到了问责赵高的突破口。恰恰在这个时候,赵高心里非常胆怯。为什么呢?因为关东的起义军的声势越闹腾越大。你可以把朝中的这些人,像扶苏啊、蒙恬啊、蒙毅啊、公主公子啊、李斯啊都杀了,但是你杀不了起义军啊。函谷关以东的起义军一天比一天声势大,赵高就害怕了。他是丞相,负责处理朝中大事的,他怕什么呢?怕秦二世追究他的责任,因为秦二世有可能追究他的责任。他怎么办?干脆装病不上朝,不上班了。赵高一不上班,秦二世果然“使使责让高以盗贼事”《史记·秦始皇本纪》,就是派了个使者去责备赵高,山东的盗贼为什么至今越闹腾越大。赵高一听秦二世使者的话,心里更害怕了。害怕之极的赵高立即召来了两个人,一个是他的女婿咸阳县令阎乐,一个是他的弟弟赵成,这三个人在一块儿商议。赵高说现在是天下大乱,皇上没有办法,想拿我来问罪,我的意见是废胡亥另立皇上。结果,他的女婿和弟弟举双手赞成。三个人商量要发动第二次政变,杀胡亥。这事怎么做?因为这回杀的不是一般的人,不是李斯了不是蒙恬、蒙毅了,这个事可马虎不得。他们先和郎中令说好,郎中令是管宫廷警卫 的,就是中央警卫团的团长,先和郎中令说好,让他做内应,再派自己的女婿阎乐带一千多人直接往秦二世胡亥的宫中杀过去。理由是什么呢?说宫里面有盗贼。这阎乐派出去以后,赵高并不放心,因为赵高是个搞阴谋诡计的人,这阴谋诡计搞得多了以后,他对谁都不相信,连女婿他都不信。他怎么办呢?把他女婿的母亲先抓起来做人质,扣到我这儿,省得你阎乐给我来点什么花花肠子。其实这个阎乐还是挺忠心的,他带了一千多人直接就扑到秦二世居住的宫殿,这个宫殿叫“望夷宫”,“望”是瞭望的望,“夷”夷狄的夷,古人写诗经常写“望夷宫中鹿为马”就是指的“指鹿为马”和“望夷宫”这两件事。秦二世为什么会住到望夷宫去呢?原来在这之前,他做了一个梦,(指鹿为马事件发生以后,秦二世不是精神恍惚吗?在精神恍惚中间,人就出毛病了做了一个噩梦)他梦见一只白虎咬死了给自己拉车的一匹马。他醒了以后就找占卜的官替他占了一卦,这占卜的官给他占卜完了以后告诉他,说皇上,您这事儿是什么事呢?是泾水之神在作祟,您应该去祭祀泾水之神。胡亥一听,赶快从咸阳的宫殿移驾到望夷宫,准备在那儿祭祀泾水之神。这个时候阎乐就带着一千多人杀到望夷宫来了。阎乐到那儿以后,先把望夷宫的警卫队长给抓起来了,警卫队长说,你抓我干什么?他说我们奉丞相之命,听说这望夷宫里里有盗贼进来了。警卫队长说不可能啊,这周围全部是戒备森严的警卫部队,望夷宫一个闲杂人都没有。阎乐二话不说,就把这个警卫队长杀了。紧接着带领这一千多士兵就往里面冲,一边冲是一边张弓射箭。宫里边有的是警卫和宦官还有宫女,他们看见谁就杀谁,看见谁就射谁。平时这些宦官、宫女哪见过这阵势啊?谁也没见过,所以宫中立时大乱。这大乱之中就出现了胆大胆小两类人,胆大的就抄家伙,胆小的就赶快逃命。抄家伙的全部被杀了,逃命的不知道逃哪儿去了。叛军直接冲到秦二世住的望夷宫的宫殿里,对着秦二世的床就是一阵乱射。秦二世一看,就赶快躲到内殿去了,于是招呼左右的侍从,侍从全跑光了,只剩下一个宦官没有走,这个宦官因为害怕没敢逃,在那儿呆着直打哆嗦。然后秦二世就责备他,说盗贼进入望夷宫的事你咋不早些告诉我,怎么会出这种事?这个宦官非常胆怯地对他说,陛下,正因为我没有说,我才活到今天啊,我要是说了去年就被你杀了,我咋能活到今天呢?宦官这么一说,秦二世顿时也傻了。这个时候阎乐带了一批士兵就进来了,把秦二世团团围起来。秦二世已经无路可走了,所有的侍从全跑了,就剩下一个宦官,还是刚才答话“要是说了实话,去年就被杀了”的那个,其他全是叛军。秦二世一看大势已去,就提了几个要求,先说,我能不能见见丞相?阎乐说,不行,不能见丞相。秦二世又说,退一步吧,不见丞相也罢,我现在不要皇上了,我去做一个郡的郡王行不行?不行,阎乐也不答应。秦二世又退了一步,我不当皇上不当郡王都不行,那我去做一个万户侯行不行?阎乐说,也不行。最后秦二世非常凄凉地说了一句话,他说,我和我的妻子甘心情愿去做一个普通百姓,行不行?阎乐说,不行,您老就自己自裁吧,自己解决吧。然后就指挥士兵拿着兵器冲了上去。秦二世一看,没有办法,只好自杀了。就这样,秦二世走完了他二十三年的生命之旅。他二十一岁继位,二十三岁被逼自杀而死。解说:秦二世胡亥当政时期,由于任赵高专擅朝政,滥杀无辜,致使众叛亲离,再加上胡亥治国无方,只顾个人享受,农民们的赋税和兵役徭役负担也越来越重,民不聊生。公元前209年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反秦斗争随即席卷关东地区。在国难当头的时候,赵高没有为秦二世出谋献策,反而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力欲,首先谋反,让自己的女婿阎乐逼杀了秦二世胡亥,这是《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记录的胡亥之死的过程。然而《史记·李斯列传》对此却有不同的记载,那么《史记·李斯列传》又是如何记载胡亥之死的呢?两个记录究竟具有怎样的不同呢?《李斯列传》是怎么说的呢?李斯死了以后,赵高做了丞相,秦朝的朝政就整个归了赵高。以后就发生了“指鹿为马”的事件。不过这个“指鹿为马”事件和《秦始皇本纪》的记载大同小异,我们不多说了。“指鹿为马”事件发生以后,秦二世心里满腹疑惑,前面说了他找了一个占卜的官,叫太卜,为他卜了一卦,太卜卜完卦告诉他说是泾水之神作祟,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说,你在祭祀的时候,你的斋戒做得不好,因为一般在祭祀之前都要斋戒,吃斋、洗手,然后静候,再去举行祭祀,但是你没做好。你现在需要怎么办呢?你需要隆重地再举行一次祭祀。于是,秦二世就移居到上林苑了。上林苑是个皇家的御花园,非常之大,而秦二世在这儿的工作只是等待祭祀,所以白天有很多时间。这么多时间秦二世干什么呢?天天打猎。有一天秦二世在打猎的时候,看见一个行人穿过上林苑,他就拈弓搭箭,一箭把这个行人给射死了。这事很快就被赵高知道了,然后,他首先指使他的女婿、咸阳县令阎乐给上林令写了一个司法文书,说我们在上林苑发现一具尸体,让上林令严查凶手是谁,目的是恫吓秦二世。然后赵高亲自去见秦二世,说作为一个皇上平白无故杀了一个百姓,上天不容的,因此你一定要离开上林苑,你在上林苑出了事,所以你要远离上林苑。于是秦二世又从上林苑移居到了望夷宫。《秦始皇本纪》没有上林苑这段事,《李斯列传》交代了上林苑这件事。三天以后,就是秦二世从上林苑移居到望夷宫三天以后,赵高假借着秦二世的命令,调动大批军队,然后让这些军队把秦朝士兵的服装脱掉,穿上白色的服装,手持兵器,杀向望夷宫,把望夷宫团团围住。然后赵高进入望夷宫,去面见秦二世,一见面他就大呼,皇上,大事不好,关东盗贼已经杀入关中,杀到望夷宫来了,现在叛军已经把我们望夷宫给包围了。秦二世一听就害怕了,他登上楼上一看,果然不错,看见大批穿白色衣服的士兵,把整个望夷宫团团围住,秦二世这下可吓坏了。赵高就趁着秦二世极端害怕的情况下,逼迫秦二世自杀了。这是《史记·李斯列传》的记载。《秦始皇本纪》和《李斯列传》记载的情节稍有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也就是司马迁在当年写《史记》的时候对秦二世之死,他听到了两种说法,他把一种说法写到了《秦始皇本纪》里边,另一种说法写在了《李斯列传》里边。这两种说法在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流传得都很广,所以它们分别写在两个传记中去了。这两个传记中间有一些不同,也有一些相同,有一点根本相同就是——赵高杀了秦二世。怎么杀的,过程有点不同。解说:按常理讲,赵高做了丞相之后就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且秦二世胡亥登基之后对赵高也是言听计从,通过“指鹿为马”事件我们就已经看出来,赵高已经成为秦帝国真正的实权派。再加上秦二世胡亥坐上皇帝宝座之后,一心只顾着享乐,赵高完全可以大胆地专权了,那么赵高为什么还要冒险杀死秦二世胡亥呢?赵高已经做了丞相了,这在古代叫位极人臣,为什么还要杀皇上呢?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两点:第一,是权力;第二,是避险。这是两大原因。赵高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其强烈的人。你想想赵高,他首先杀扶苏扶持了胡亥,然后杀蒙恬、蒙毅,利用了李斯,最后杀李斯,再发展下去他只有杀皇上了,因为赵高这个时候的权力已经非常之大了。但是赵高当了丞相以后,他仍然感到有危险,为什么呢?因为在丞相之上还有皇上——秦二世胡亥。我们讲了那么多,大家可能会有一个印象,觉得胡亥不就是赵高手中的一个傀儡吗?那么赵高还怕胡亥吗?我的回答是,赵高怕胡亥。胡亥不完全是赵高手中的一张牌、一个傀儡,我可以举出来三点例证。第一,胡亥一继位采取加强祭祀,还有出巡,目的就是为了巩固帝位,这说明这个人还是有一定政治头脑。不能说这个人政治成熟,至少说这个人有一定的政治头脑。第二,赵高对他有畏惧心理。赵高搞了那么多阴谋诡计都是瞒着胡亥的,他不敢让胡亥知道真相。一旦他做了丞相,他最怕的就是胡亥向他追究关东起义军越来越强的这个事情,向他问责他就害怕了。所以应当说,赵高还是对胡亥有畏惧心理的。第三,胡亥在处理李斯的案件中间受了赵高的蒙蔽,但是也表示了一定的谨慎。就是他杀李斯的时候,他对李斯极端不满的时候,首先是查他的儿子李由有没有通敌、通贼,这说明他总要找一个理由的。当李斯归赵高审理以后,赵高把李斯供认的叛乱的事情告诉胡亥的时候,胡亥并没有批准去杀李斯,他一定要亲自派人去复查,只不过这个复查被赵高利用了,李斯被骗了,胡亥也被骗了。胡亥得到的是李斯的假供词,真供词李斯不敢讲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胡亥才认为证据确实,杀了李斯。所以我们从这三件事情上来看,胡亥并不是完全昏到那种什么都不懂。可能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就觉得胡亥完全是一个傀儡,我觉得未必。那么胡亥不是赵高手中的傀儡,他是什么呢?他是受了赵高的欺骗。也就是说,赵高愚弄了秦二世。解说:]通过王立群教授的分析,可以看出胡亥并不是赵高的傀儡,只不过赵高在很多事情上欺骗了胡亥。因为赵高很会奉承,善于伪装,再加上有拥立之功,所以深得胡亥的信任。据《史记》记载,在胡亥心目中,赵高是一个积善行德、忠诚、讲信义的好人。可是赵高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朝中的文武大臣自有公论。那么为了防止大臣们的说三道四,赵高究竟是凭借怎样的手腕来愚弄胡亥的呢?赵高愚弄秦二世主要是两条,在两个方面愚弄了秦二世:一个叫隔绝;第二个叫断臂。我们先讲什么叫“隔绝”。所谓隔绝,就是讲的赵高隔绝了秦二世和大臣的联系。这件事怎么做到的呢?因为一旦大臣们跟秦二世失去联系,那么秦二世就成为一个孤家寡人了,赵高就好控制他了。他怎么做的呢?其实这个事很简单,赵高做得很巧妙。赵高跟秦二世说了一番话,说你很年轻啊,才二十一岁就当了皇上,手下的大臣都是当年皇上的旧臣,你对朝政并不熟悉,如果你和大臣们在一起商量着处理朝政的时候,你很可能会出现失误,如果你处理朝政一旦有失误,等于把你的短处表现在大臣的面前,所以你最好的办法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是不见大臣,你自己深居在皇宫里面,然后咱们两个来商量处理朝政,这样你就在大臣中间不显示你的短处,你不懂的地方,你处理不当的地方我会告诉你。这样你在大臣面前永远是很神秘、很正确、很高明。这一说就符合了胡亥的心理,胡亥很愿意啊,这是方便。再一个信任,因为胡亥最信任的就是赵高,这个信任是两点造成的:一个,赵高是他的老师,教他法律,教他书法;第二,赵高首先倡议发动沙丘政变,让他当上了皇上,所以他很感谢赵高。第三还有一个好处,他两个人在宫中怎么商量处理朝政,大臣们一无所知,这样大臣们就不知道胡亥的短处,在大臣们中间表现自己还很高明,这叫“示高”,显示自己高明。一是方便、二是信任、三是示高,那你想想,胡亥当然愿意了。赵高为什么主动提出来让秦二世不要在朝廷去和大臣们商议,而在宫中和他来商议呢?这就是赵高的用心:第一,他害怕大臣告状;第二,便于控制秦二世,就这两个原因。赵高当了郎中令以后,报私怨杀了很多人,他唯恐大臣们在跟秦二世处理朝政的中间会把自己的这些丑事揭露出来。现在秦二世不出宫,大臣们再也见不着他了,自己的短处就不会暴露,自己的那些劣迹就不会暴露了。再一个呢,便于对秦二世的控制。秦二世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很多事情根本不懂,不知道怎么处理,如果和大臣们在一起的话,他就会发现很多人都能帮他,现在只和赵高在一起商量事情,那当然赵高对秦二世的控制就大大加强了。所以出于这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想省事,一个想控制,那两个人凑到一块儿刚好,咱甭上朝了,咱师生两个人就在宫廷里面,事儿该怎么办,我说说,你说说,咱俩一说好,发个诏书下去,这样就办了。实际上秦二世不明白,这就是他被愚弄的最要命的一点,你想想在这种背景之下,秦二世一个大臣都见不到。我们上一集讲到李斯之死,李斯死得非常冤!李斯之死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皇帝跟大臣不见面。不见面就缺乏一个沟通,这是非常危险的。大家记得我们讲汉武帝的时候,讲汉武帝晚年发生的巫蛊之祸,卫子夫被迫自杀,他的儿子被迫起兵杀江充,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汉武帝晚年卫子夫见不到他,他的皇长子刘据也见不到他,父子之间、夫妻之间不能沟通。这个太厉害了,一旦不能沟通,就给小人留下了一个挑拨离间的空隙。那个时候挑拨离间的人是江充,这个时候阻碍沟通挑拨离间的人就是赵高。而秦二世恰恰被隔绝出来,一旦隔绝,孤家寡人,什么都不知道。赵高怎么摆布他,他就怎么受愚弄。这是秦二世非常重大的一个失误。赵高愚弄秦二世的另一个办法是“断臂”。所谓断臂,就是把秦二世的左膀右臂都砍掉。秦二世本来就是个年轻人,并不懂得朝政,他处理朝政全靠他手下秦始皇时期的老臣重臣,而李斯是最重要的大臣,两朝元老、开国元勋,如果李斯在,他可以帮助秦二世处理很多问题,可以提出很多好的建议,但是赵高偏偏要杀掉的第一个重要大臣就是李斯。这一次,李斯之死一共死了三个人,除了左丞相李斯自己,还有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是两个丞相,一个将军。两个自杀,一个被杀,三个人一块儿死了。也就是说整个秦帝国中央政府中间排在前三位的三个重要大臣全部被杀,等于把秦二世处理国政的最重要的助手全部杀光。秦二世失去了这么多助手,你想他处理朝政还能会准确吗?而且更可怕的一点是,这些人都是拱卫秦二世的屏障啊。如果这些重臣在,如果蒙恬在、蒙毅在、李斯在、冯去疾在、冯劫在,这么多将军,这么多大臣,他们都是秦二世的防火墙,都是秦二世的万里长城。这些人如果都活着的话,赵高想在望夷宫杀秦二世就没有那么简单,他想调动军队,他想发动政变,即使他发动了政变以后,这些人也饶不了他。但是这些人一个个被杀。我们前面讲过,当赵高把所有的政治对手都处理完的时候,就该收拾胡亥了。因为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对手了,所有的对手都被处理完了,那么下一个被杀的自然而然就是胡亥自己,所以胡亥之死是必然的。他的兄弟姐妹被杀,他的左膀右臂被杀,下一个死的就是他自己,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杀了秦二世赵高会怎么样?赵高野心大得很,他从秦二世的尸体上解下来皇帝的玉玺,佩在自己的腰间,然后就尝试着要去坐秦二世的那个龙椅。结果在他走上大殿要坐秦二世的龙椅的时候,突然大殿摇晃起来。《史记》的记载就是这样的。当然它没有说是发生地震,但至少这个大殿摇晃了,赵高站都站不稳,别说坐龙椅,连坐也没坐上。(这个记载不大可信,不就是一把椅子嘛,咱们今天到故宫去看,别说赵高能坐上,咱们要是没有隔栏也能一屁股坐上去)没坐上龙椅以后,赵高就知道天意不允许他当皇上,大臣们也不允许他做皇上,那他这个皇上不能当。杀了秦二世,他还是不能当皇上。那么他自己不能当皇上,该谁当皇上了呢?我们下次再讲。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