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刘氏
因资料有限,资料难免有误。内容不具权威性,仅供参考。敬请批评指正。微信:liufubo2008。
因汉太祖刘邦祖籍丰县,起家于沛县,而丰县和沛县后来都属彭城郡,所以天下刘氏莫不以彭城为自己的祖籍,而称为彭城刘氏。彭城也就历来都被视为刘姓的正宗郡望,宋代以后更成为天下刘姓的统一郡望。
西汉初,汉太祖刘邦的小弟刘交受封为楚王,史称楚元王;后来,汉宣帝刘询又封皇子刘嚣楚王,史称楚孝王。因此,彭城刘氏也就分为两个主要支派:一是楚元王刘交派;一是楚孝王刘嚣派。
郡望源起
彭城郡原为西汉的楚国。汉宣帝地节元年(公元前69年)以楚国改置彭城郡,治所在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复名楚国。东汉章和二年(88年)又改为彭城国。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复为彭城郡。隋开皇(581-600年)初废郡,大业三年(607年)复置。唐武德四年(621年)又改为徐州,天宝元年(742年)名彭城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徐州。历史上的彭城郡,其统辖范围大致包括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沛县东南部及邳州西北部,安徽濉溪县东部及山东微山县一带。彭城郡与沛郡在地域范围上有部分重叠。因汉高祖刘邦祖籍丰县,起家于沛县,而丰县和沛县后来都属彭城郡,所以天下刘氏莫不以彭城为自己的祖籍以刘邦为自己的祖先,而称为彭城刘氏。彭城也就历来都被视为刘姓的正宗郡望,宋代以后更成为天下刘姓的统一郡望。
定著房
唐代,彭城刘氏为刘氏定著七房之一。唐代刘氏定著共七房:一曰彭城,二曰尉氏,三曰临淮,四曰南阳,五曰广平,六曰丹杨,七曰南华。宰相十二人。彭城房有刘滋、刘文静、刘瞻;尉氏房有刘仁轨、刘琢;临淮房有刘祎之;南阳房有刘洎;广平房有刘祥道、刘景先、刘从一;丹杨房有刘邺;南华房有刘晏。
彭城堂号
“彭城堂”为刘氏最为著名堂号。彭城是刘姓郡望,也是汉家刘氏的发源地。因此,许多刘氏宗族都将自己的祠堂称为"彭城堂",以标明自己为彭城刘氏,是正宗的刘邦后裔。甚至出自他源的刘氏,如匈奴刘氏、沙陀刘氏等,因年代久远,谱系失考,上代失叙,也对外自称为彭城刘氏,往往以"彭城堂"作为本族堂号。现今以"彭城堂"为堂号的刘姓,在中国南北各地和海外华人中都有发现。
望出彭城
“望出彭城”,望,即郡望,是说汉后刘姓出自彭城郡,为彭城地区的望族。徐州是“帝王之乡”,是汉高祖刘邦和楚元王刘交的故乡,彭城刘姓为皇室国姓。刘邦诛秦挫项建立大汉王朝,两汉四百余年,传二十四帝。汉初刘邦分封兄弟子侄为王侯,以镇天下,屏藩皇室。单西汉一朝二百年间,封王列侯达1100人之多。其中封王者180人。刘氏在西汉时,已衍为中国的鼎盛大族。自西汉以后,刘姓为帝王者92人位居各姓氏帝王人数之首,出任宰相为97人,在历代的科举应试中,刘姓考中“天下第一”的状元为30人之多。迄今,中国刘姓人口已近7000万,名列中国第四大姓,也是世界第四大姓。中国古代刘氏郡望约有27个,彭城刘氏郡望是其中形成望族最早的一支。她历史悠久,名声响亮,帝王将相,人才济济,影响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