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画像对联
孙家鼎(公元1827~1909年),字燮臣,安徽寿州(今寿县)人,咸丰状元,曾任工部、礼部、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他曾为朱元璋画像作了一联: 生于沛,学于泗,长于濠,凤阳昔钟天子气 始为僧,继为王,终为帝,龙兴今仰圣人容 上联说朱元璋生于江苏沛县,后移居泗州,以后又逃荒到濠州(即凤阳)定居。下联说朱元璋从小帮人放牛,后又入皇觉寺为僧,元末他弃僧从军,成了起义军的一名首领(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1777 阅读:1322 日期:2010/6/2
朱元璋批语斥繁文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全国大大小小政务,他都亲自处理,时常天不亮就起来批阅公文,直到深夜,无法休息,时间长了也难免厌倦起来。洪武九年的一天,刑部主事茹太素给朱元璋送了一份有17000字的奏章。朱元璋命中书郎王敏站着读给他听。王读到了6370字后,朱还没有听到具体意见,说的全是空话。于是大发脾气,命人把茹太素叫来,杖背40下。第二天晚上,朱躺在床上,又叫王敏接着往下读,读到1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1776 阅读:1335 日期:2010/9/5
朱元璋一扇题江山
一次,朱元璋见大臣陶安以书作枕,即出句嘱对: 枕耽典籍,与许多贤圣并头 陶安见皇上手摇一把画有山水的扇子,马上对出了下联: 扇写江山,有一统乾坤在手 对仗工稳。上下联句末处,尤为精彩。语气之大,切合身份,令人叫绝。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1775 阅读:1313 日期:2010/9/5
朱元璋赐对秦淮河
朱元璋赐给金陵秦淮河的一副对联: 佳水佳山佳风佳月,千秋佳地 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 上下联中,分别将“佳”、“痴”两字五次重复,描写秦淮河月夜的景色,令人如痴一般地陶醉。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1362 阅读:1192 日期:2010/9/1
朱元璋联挽马皇后
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姓马,出身贫贱,从小没念过书。她相随丈夫南征北战,利用空闲时间,求人教书识字,学到不少文化。朱元璋夺得天下做了皇帝,他专门派了一位女文官,每天教马皇后念书写字。马皇后有了文化后,成为一位很有见识的女性,特别是对于朱元璋夺得江山、治理国事和任用手下文武大臣问题上有独特、精辟、深刻的见解。 一次,朱元璋意欲封马皇后娘家亲戚为高官,便与马皇后商量,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1147 阅读:1431 日期:2010/8/25
朱元璋出对交葛恩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很喜欢对对子。中国的对联活动在明朝得到普遍的发展,大概与他的热心提倡有关。 朱元璋在举事前,有一次外出,遇上天降大雪,路上行人稀少,途中遇到一个叫葛恩的人,朱元璋问道:“这么冷的天,你外出何事” 葛恩答道:“穷百姓在这大冷天里不知怎样度过严寒,特地出来走走看看。” 朱元璋见他是个关心民间疾苦的人,便有意和他结交,但不知他才学如何,便即景生情地吟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828 阅读:1205 日期:2010/6/22
朱元璋深山访贤人
朱元璋起兵反元时,到处招兵买马。但他知道“千军易得,一将(士)难求。”因而,每于行军途中,战争间隙,四出求才访贤。真有点“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味道。 一天,朱元璋来到一处村庄,见一户人家的门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 天近山头,行到山腰天更远 月浮水面,捞得水底月还沉 朱元璋也是喜好作联的人,他见这副对联文笔流畅,富于哲理,而且字写得也好,苍劲雄健,笔力千钧,便向这家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827 阅读:1246 日期:2010/8/22
朱元璋题联夸艺人
有一天,朱元璋来到一个戏班排演场门前,见右边门扇上写着一个“行”字,左边门扇上写着一个“盛”字,就和部将下了马,询问戏班班主,门上的“行盛”二字是啥意思。班主说:“这是一副对联,‘行’念‘形’亦念‘杭’:‘盛’念‘胜’亦念‘成’。如果把‘行’(形)‘行’(杭),速念多遍之后,就会出现急骤的敲锣声———‘罄亢’。“盛(成)盛(胜)”两个音,速念多遍之后,就会出现急骤的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737 阅读:1276 日期:2010/8/20
李调元书联好好店
清朝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李调元被调到南方,任广东学政二年。其间,他搜集民歌民谣,进行了大量的采风工作。 一次,途中进一个小食店吃茶。这是一对老夫妇开的店,生意不好。李调元请老伯拿出纸笔,要为小店写副对联招徕客人。 铺好纸,蘸足墨,刚要下笔,老婆婆给他端来一碗荷包蛋,请他先趁热吃了。李调元走了神,竟挥笔写下五个大字: 两个荷包蛋 写完才省悟过来,哈哈大笑:“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731 阅读:752 日期:2010/8/20
朱元璋与卖藕农民
有一次,朱元璋微服漫步于京城大街小巷,浏览市容,当他看到京城到处是一派国泰民安的景象时,心中无比快乐。走着走着,来到集市街中,见一卖藕的农民在筐边卖藕,便走上前去,从筐中取出一根洁白、粗壮的节藕,边端详边乐悠悠地吟道: 一弯西子臂 卖藕的农民听后,品味这句话,觉得是一副很好的联句上联,又抬头看了看陌生人,不知是当今皇上,便望着断藕的一节藕眼,笑着接道: 七窍比干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728 阅读:943 日期:2010/8/20
名家对联故事排行
·郭沫若对联故事(27)
·苏东坡对联故事(24)
·纪晓岚对联故事(17)
·郑板桥对联故事(17)
·乾隆对联故事(16)
·朱元璋对联故事(16)
·毛泽东对联故事(13)
·何淡如对联故事(12)
·林则徐对联故事(12)
·唐伯虎对联故事(10)
·冯玉祥对联故事(9)
·刘师亮对联故事(9)
·解缙对联故事(7)
·李调元对联故事(7)
·周渔璜对联故事(7)
·朱德对联故事(6)
·蔡锷对联故事(5)
·黄庭坚对联故事(5)
·蒋介石对联故事(5)
·欧阳修对联故事(5)
·苏小妹对联故事(5)
·曹雪芹对联故事(4)
·金圣叹对联故事(4)
·李大钊对联故事(4)
·李东阳对联故事(4)
·李鸿章对联故事(4)
·梁章钜对联故事(4)
·陶行知对联故事(4)
·王安石对联故事(4)
·刘伯温对联故事(3)
·蒲松龄对联故事(3)
·王尔烈对联故事(3)
·苏东坡对联故事(24)
·纪晓岚对联故事(17)
·郑板桥对联故事(17)
·乾隆对联故事(16)
·朱元璋对联故事(16)
·毛泽东对联故事(13)
·何淡如对联故事(12)
·林则徐对联故事(12)
·唐伯虎对联故事(10)
·冯玉祥对联故事(9)
·刘师亮对联故事(9)
·解缙对联故事(7)
·李调元对联故事(7)
·周渔璜对联故事(7)
·朱德对联故事(6)
·蔡锷对联故事(5)
·黄庭坚对联故事(5)
·蒋介石对联故事(5)
·欧阳修对联故事(5)
·苏小妹对联故事(5)
·曹雪芹对联故事(4)
·金圣叹对联故事(4)
·李大钊对联故事(4)
·李东阳对联故事(4)
·李鸿章对联故事(4)
·梁章钜对联故事(4)
·陶行知对联故事(4)
·王安石对联故事(4)
·刘伯温对联故事(3)
·蒲松龄对联故事(3)
·王尔烈对联故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