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诚心听批评
有一次,郑板桥把自己写的一些诗作送给朋友看,并附了一首诗,诗中写道:“我诗无部曲,弥漫列卒伍;顽石乱木根,凭君施巨斧。”他要求他的朋友用巨斧来砍削他诗中顽石乱木。 郑板桥特别珍视别人的批评意见,他曾写过一副对联: 隔靴搔痒赞何益 入木三分骂亦精 他认为那种隔靴搔痒式的庸俗捧场没有益处,而实事求是,中肯直率的批评却很可贵。鲁迅对这副对联极为赞赏,曾特地手书此联赠日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1795 阅读:555 日期:2010/4/29
郑板桥反写衙门联
旧社会,世上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有钱有势之人打官司每每胜诉,而那穷困潦倒的百姓常常含恨屈诉。郑板桥去潍县上任之后,偏偏反其意在衙门写了这样一副楹联: 漆黑衙门朝南开 有钱没理莫进来楹联挂出,喊冤、告状的百姓络绎不绝,郑板桥经常阅卷到天亮。由于郑县令判案公正,百姓纷纷传颂,说潍县来了一位姓郑的“包青天”。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1794 阅读:650 日期:2010/9/5
郑板桥出对判是非
郑板桥是清代文学家、书法家,也是作对联的高手。乾隆年间,他在山东潍县任县令。 一天,一位教书先生来告状:“我在丁家辛辛苦苦教了一年书,到年底,不但不给钱,反而把我辞退了。”说完,递上年初的契约。只见契约上明明写着:教书一年,付酬金8吊钱。 郑板桥问:“丁家为何将你辞退” 教书先生气愤地说:“他说我才疏学浅,教得不好,这实在是冤枉。” 郑板桥说:“有无才学,本县出对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1793 阅读:637 日期:2010/5/31
郑板桥写联论文章
郑燮(公元1693~1765年)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朝著名书画家,诗人和书法家。 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当县令时,结识了一位青年书生韩镐。韩镐非常尊崇郑板桥的才学,拜他为师,经常到府上登门请教。一次,郑板桥问韩镐:“你读过陆机的《文赋》吗”韩答:“没有”。郑板桥说:“这是讲解写文章的名作,你应该认真阅读。”接着,郑板桥为韩写下了一副这样的对联: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1792 阅读:808 日期:2010/9/5
丘逢甲题郑成功祠
功1662年6月23日病逝于台湾,时年38岁。人们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在台南建立了一座延平郡王祠。晚清台湾省籍爱国诗人丘逢甲曾为台湾高雄延平郡王(郑成功)祠,撰写了一副对联: 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旧江山,为天下读书人顿增颜色 驱外夷出境,自辟千秋新事业,语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 台湾人民一直怀念这位不朽的民族英雄,由此可见,大陆与台湾的骨肉情谊之深。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1729 阅读:692 日期:2010/5/18
天师洞郑板桥撰联
天师洞在青城山腰。庙宇始建于隋代大业年间,名延庆楼,唐改为常道观。传说东汉末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后人称张天师)在山上设坛传教,观内有石刻天师法相。后世称天师洞。有郑板桥所撰楹联语: 心清,水浊 山矮,人高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1404 阅读:498 日期:2010/9/1
郑板桥题白云观联
白云观,在北京广安门外。创建于唐代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原名天长观,金为太极宫,元称长春宫,明改作今名,清代又重建。现为中国道教协会会址。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题写一联: 咬定一两句书,终身得益 栽成六七竿竹,四壁皆清 此联的落款既不署郑燮,也不称字板桥,而是署:“板桥道人”,更切此处乃道家读经之所在。此联上读经书,下栽青竹,可谓清静幽闲、安逸自在,“四壁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1392 阅读:689 日期:2010/5/14
郑板桥书联祭乳母
郑板桥幼年时,家中雇有一个乳母。他3岁那年,母亲去世了,爹爹背了一身的债,只得将乳母辞退。乳母对板桥情同骨肉,她哭着说:“板桥的妈才死,我走了,谁来照应他呀!”为了生活和照顾板桥,她就在附近一家人家帮工。每天一大早,她背着小板桥到街上去,买个烧饼放在他手中,又背他回家,这才赶去上工;晚上又帮板桥洗洗补补。年复一年,从不间断。后来,乳母的日子越来越艰难,不得不到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1150 阅读:668 日期:2010/5/18
郑板桥自寿作怪联
郑板桥60岁生日这天,很多人前来为他祝寿。自有那些攀龙附凤之辈、趋炎附势之徒送来祝幛,写来许多寿联,什么“申第增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类,挂了一堂屋。人们恭贺之声不绝于耳,吵得这位寿星公好不烦恼,他命人取来文房四宝,当众笔走龙蛇,写成一副自寿联,挂在堂中: 常如作客,可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1064 阅读:615 日期:2010/8/24
郑板桥撰自画像联
郑板桥一生只做过两任县官,因不会逢迎吹拍,不合时宜,不得上司欢心:后又因帮助农民打赢了官司,得罪了权贵,迎合了庶民而撤职罢官。后往扬州卖书画为生,与友朋诗酒唱和,不同官府同流合污,被人称为“扬州八怪”之一。其实他治学虚心谨严,为人公正平易。 相传,他到山东潍县当官的第一天,便在县衙墙上凿了十多个脸盆大小的洞,说是要“放掉旧官府的丑恶习气,让百姓洞察衙门肮脏。”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914 阅读:676 日期:2010/8/23
名家对联故事排行
·郭沫若对联故事(27)
·苏东坡对联故事(24)
·纪晓岚对联故事(17)
·郑板桥对联故事(17)
·乾隆对联故事(16)
·朱元璋对联故事(16)
·毛泽东对联故事(13)
·何淡如对联故事(12)
·林则徐对联故事(12)
·唐伯虎对联故事(10)
·冯玉祥对联故事(9)
·刘师亮对联故事(9)
·解缙对联故事(7)
·李调元对联故事(7)
·周渔璜对联故事(7)
·朱德对联故事(6)
·蔡锷对联故事(5)
·黄庭坚对联故事(5)
·蒋介石对联故事(5)
·欧阳修对联故事(5)
·苏小妹对联故事(5)
·曹雪芹对联故事(4)
·金圣叹对联故事(4)
·李大钊对联故事(4)
·李东阳对联故事(4)
·李鸿章对联故事(4)
·梁章钜对联故事(4)
·陶行知对联故事(4)
·王安石对联故事(4)
·刘伯温对联故事(3)
·蒲松龄对联故事(3)
·王尔烈对联故事(3)
·苏东坡对联故事(24)
·纪晓岚对联故事(17)
·郑板桥对联故事(17)
·乾隆对联故事(16)
·朱元璋对联故事(16)
·毛泽东对联故事(13)
·何淡如对联故事(12)
·林则徐对联故事(12)
·唐伯虎对联故事(10)
·冯玉祥对联故事(9)
·刘师亮对联故事(9)
·解缙对联故事(7)
·李调元对联故事(7)
·周渔璜对联故事(7)
·朱德对联故事(6)
·蔡锷对联故事(5)
·黄庭坚对联故事(5)
·蒋介石对联故事(5)
·欧阳修对联故事(5)
·苏小妹对联故事(5)
·曹雪芹对联故事(4)
·金圣叹对联故事(4)
·李大钊对联故事(4)
·李东阳对联故事(4)
·李鸿章对联故事(4)
·梁章钜对联故事(4)
·陶行知对联故事(4)
·王安石对联故事(4)
·刘伯温对联故事(3)
·蒲松龄对联故事(3)
·王尔烈对联故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