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二经
东次二经之首,曰空桑之山,北临食水,东望沮吴,南望沙陵,西望涮湣泽。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虎文,其音如钦。其名曰軨軨,其鸣自詨,见则天下大水。
又南六百里,曰曹夕之山,其下多毂而无木,多鸟兽。
又西南四百里,曰峄皋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垩。峄皋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激女之水,其中多蜃珧。
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进里,至于葛山之尾,无草木,多砥砺。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葛山之首,无草木。澧水出焉,东流注于余泽,其中多珠鳖鱼,其状如囗而有目,六足有珠,其味酸甘,食之无疠。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余峨之山。其上多梓枬,其下多荆杞。杂余之水出焉,东流注于黄水。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类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名犰狳,其鸣自詨,见则螽蝗为败。
又南三百里,曰杜父之山,无草木,多水。
又南三百里,曰耿山,无草木,多水碧,多大蛇。有兽焉,其状如狐而鱼翼,其名曰朱獳,其鸣自詨见则其国有恐。
又南三百里,曰卢其之山,无草木,多沙石,沙水出焉,南流注于涔水,其中多鹙鹕,其状如鸳鸯而人足,其鸣自詨,见则其国多土功。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姑射之山,无草木,多水。
又南水行三百里,流沙百里,曰北姑射之山,无草木,多石。
又南水行三百里,曰南姑射之山,无草木,多水。
又南三百里,曰碧山,无草木,多蛇,多碧、多玉。
又南五百里,曰缑氏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原水出焉,东流注于沙泽。
又南三百里,曰姑逢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狐而有翼,其音如鸿雁,其名曰獙々,见则天下大旱。
又南五百里,曰凫丽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箴石,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蠪侄,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又南五百里,曰䃌山,南临䃌水,东望湖泽,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羊目、四角、牛尾,其音如獆狗,其名曰峳峳。见则其国多狡客。有鸟焉,其状如凫而鼠尾,善登木,其名曰絜钩,见则其国多疫。
凡东次二经之首,自空桑之山至于䃌山,凡十七山,六千六百四十里。其神状皆兽身人面载觡。其祠:毛用一鸡祈,婴用一壁瘗。
【翻译】
东方第二列山系之首座山,叫做空桑山,北面临近食水,在山上向东可以望见沮吴,向南可以望见沙陵,向西可以望见湣泽。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牛却有老虎一样的斑纹,发出的声音如同人在呻吟,名称是軨軨,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一出现而天下就会发生水灾。
再往南六百里,有一座曹夕山,山下到处是构树,却没有水流,还有许多禽鸟野兽。
再往西南四百里,有一座峄皋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有丰富的白垩土。峄皋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激女水,水中有很多大蛤和小蚌。
再往南行五百里水路,经过三百里流沙,便到了葛山的尾端,这里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粗细磨石。
再往南三百八十里,就是葛山的首端,这里没有花草树木。澧水从此发源,向东流入余泽,水中有很多珠蟞鱼,形状像动物的一叶肺器官却有四只眼睛,还有六只脚而且能吐珠子,这种珠蟞鱼的肉味是酸中带甜,人吃了它的肉就不会染上瘟疫病。
再往南三百八十里,有一座余峨山,山上有茂密的梓树和楠木树,山下有茂密的牡荆树和枸杞树。杂余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黄水。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兔子却是鸟的嘴,鹞鹰的眼睛和蛇的尾巴,一看见人就躺下装死,名称是犰狳,发出的叫声便是它自身名称的读音,一出现就会有螽斯蝗虫出现而为害庄稼。
再往南三百里,有一座杜父山,不生长花草树木,到处流水。
再往南三百里,有一座耿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水晶石,还有很多大蛇。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狐狸却长着鱼鳍,名称是朱獳,发出的叫声便是它自身名称的读音,在哪个国家出现而那个国家里就会有恐怖的事发生。
再往南三百里,有一座卢其山,不生长花草树木,到处是沙子石头。沙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涔水,水中有很多鹈鹕鸟,形状像一般的鸳鸯却长着人一样的脚,发出的叫声便是它自身名称的读音,在哪个国家出现那个国家里就会有水土工程的劳役。
再往南三百八十里,有一座姑射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流水。
再往南行三百里水路,经过一百里流沙,是座北姑射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石头。
再往南三百里,有一座南姑射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流水。
再往南三百里,有一座碧山,没有花草树木,有许多大蛇。还盛产碧玉、水晶石。
再往南五百里,有一座缑氏山,不生长花草树木,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原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沙泽。
再往南三百里,有一座姑逢山,没有花草树木,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狐狸却有翅膀,发出的声音如同大雁鸣叫,名称是獙獙,一出现而天下就会发生大旱灾。
再往南五百里,有一座凫丽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盛产箴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狐狸,却有九条尾巴、九个脑袋、虎一样的爪子,名称是侄,发出的声音如同婴儿啼哭,是能吃人的。
再往南五百里,有一座䃌山,南面临近水,从山上向东可以望见湖泽。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马,却长着羊一样的眼睛、四只角、牛一样的尾巴,发出的声音如同狗叫,名称是峳峳,在哪个国家出现那个国家里就会有很多奸猾的政客。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形状像野鸭子却长着老鼠一样的尾巴,擅长攀登树木,名称是絜钩,在哪个国家出现那个国家里就多次发生瘟疫病。
总计东方第二列山系之首尾,自空桑山起到山止,一共十七座山,途经六千六百四十里。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野兽的身子人的面孔而且头上戴着觡角。祭祀山神:在毛物中用一只鸡献祭,在祀神的玉器中用一块玉璧献祭后埋入地下。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 , 杂录《庄》 、 《列》 、 《离骚》 、 《周书》 、 《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