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瀚岳国学馆山海经→中山二经

中山二经

点击:227

《中次二经》济山之首,曰煇诸之山,其上多桑,其兽多闾麋,其鸟多鹖。

又西南二百里,曰发视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砥砺。即鱼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伊水。

又西三百里,曰豪山,其上多金玉而无草木。

又西三百里,曰鲜山,多金玉,无草木,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鸣蛇,其状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见则其邑大旱。

又西三百里,曰阳山,多石,无草木。阳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见其邑大水。

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彘而有角,其音如号,名曰蠪蚔,食之不眯。

又西百二十里,曰葌山。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有木焉,其状如棠而赤时,名曰芒草,可以毒鱼。

又西一百五十里,曰独苏之山,无草木而多水。

又西一百五十里,曰蔓渠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有兽焉,其名曰马腹,其状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凡济山之首,自煇诸之山至于蔓渠之山,凡九山,一千六百七十里,其神皆人面而鸟身。祠用毛,用一吉玉,投而不糈。

 

翻译

中央第二列山系:济山山系之首座山,叫做辉诸山,山上有茂密的桑树,山中的野兽大多是山驴和麋鹿,而禽鸟大多是鹖鸟。

再往西南二百里,有一座发视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多出产磨石。即鱼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伊水。

再往西三百里,有一座豪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而没有花草树木。

再往西三百里,有一座鲜山,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但不生长花草树木。鲜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伊水。水中有很多鸣蛇,形状像一般的蛇却长着四只翅膀,叫声如同敲磐的声音,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发生大旱灾。

再往西三百里,有一座阳山,到处是石头,没有花草树木。阳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伊水。水中有很多化蛇,形状是人的面孔却长着豺一样的身子,有禽鸟的翅膀却像蛇一样地爬行,发出的声音如同人在呵斥,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发生水害。

再往西二百里,有一座昆吾山,山上有丰富的赤铜。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猪却长着角,发出的声音如同人号啕大哭,名称是蠪蚳,吃了它的肉就会使人不做恶梦。

再往西一百二十里,有一座葌山。葌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伊水。山上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盛产石青、雄黄。山中有一种树木,形状像棠梨树而叶子是红色的,名称是芒草,能够毒死鱼。

再往西一百五十里,有一座独苏山,这里没有花草树木而到处是水流。

再往西二百里,有一座蔓渠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到处是小竹丛。伊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洛水。山中有一种野兽,名称是马腹,形状是人一样的面孔虎一样的身子,发出的声音如同婴儿啼哭,是能吃人的。

纵观济山山系首尾,从辉诸山开始到蔓渠山为止,总共有九座山,途经一千六百七十里。诸山山神都长着人的脸孔、鸟的身体。祭祀山神的方式是:用有毛的生物作为祭品,以及一块吉玉,一起投进山谷,祭祀时不用精米。

上一篇:中山经
下一篇:中山三经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 , 杂录《庄》 、 《列》 、 《离骚》 、 《周书》 、 《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