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十二经
《中次十二经》洞庭山之首,曰篇遇之山,无草木,多黄金。
又东南五十里,曰云山,无草木。有桂竹,甚毒,伤人必死,其上多黄金,其下多㻬琈之玉。
又东南一百三十里,曰龟山,其木多榖、柞、椆、椐,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青雄黄,多扶竹。
又东七十里,曰丙山,多筀竹,多黄金铜铁,无木。
又东南五十里,曰风伯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痠石文石,多铁,其木多柳杻檀楮。其东有林焉,名曰莽浮之林,多美木鸟兽。
又东一百五十里,曰夫夫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青雄黄,其木多桑楮,其草多竹、鸡鼓。神于儿居之,其状人身而身操两蛇,常游于江渊,出入有光。
又东南一百十里,曰洞庭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铁,其木多柤梨橘櫾,其草多葌、蘪芜芍药芎藭。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出入必以飘风暴雨。是多怪神,状如人而载蛇左右手操蛇。多怪鸟。
又东南一百八十里,曰暴山,其木多棕楠荆芑竹箭{⺮媚}菌,其上多黄金玉,其下多文石铁,其兽多麋鹿{鹿旨}就。
又东南二百里,曰即公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㻬琈之玉,其木多柳杻檀桑。有兽焉,其状如龟,而白身赤首,名曰蛫,是可以御火。
又东南一百五十九里,有尧山,其阴多黄垩,其阳多黄金,其木多荆芑柳檀,其草多藷藇{艹术}。
又东南一百里,曰江浮之山,其上多银砥砺,无草木,其兽多豕鹿。
又东二百里,曰真陵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玉,其木多榖、柞、柳、杻,其草多荣草。
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阳帝之山,多美铜,其木多橿杻檿楮,其兽多麢麝。
又南九十里,曰柴桑之山,其上多银,其下多碧,多泠石赭,其木多柳、芑、楮、桑,其兽多麋鹿,多白蛇飞蛇。
又东二百三十里,曰荣余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银,其木多柳芑,其虫多怪蛇怪虫。
凡洞庭山之首,自篇遇之山至于荣余之山,凡十万山,二千八百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毛用一雄鸡、一牝豚刏,糈用稌。凡夫夫之山、即公之山、尧山、阳帝之山皆冢也,其祠:皆肆瘗,祈用酒,毛用少牢,婴毛一吉玉。洞庭、荣余山神也,其祠:皆肆瘗,祈酒太牢祠,婴用圭璧十五,五采惠之。
右中经之山志,大凡百九十七山,二万一千三百七十一里。大凡天下名山五千三百七十,居地,大凡六万四千五十六里。
【翻译】
中央第十二列山系洞庭山山系,首座山是篇遇山。这里不生花草树木,蕴藏着丰富的黄金。
再往东南五十里,云山。不生长花草树木。但有一种桂竹,毒性特别大,枝叶刺着人就必死。山上盛产黄金,山下盛产㻬琈玉。
再往东南一百三十里,龟山。树木多是构树、柞树、椆树、椐树,山上盛产黄金,山下盛产石青、雄黄,还有很多扶竹。
再往东七十里,丙山。有茂密的桂竹,还有丰富的黄金、铜、铁,但没有树木。
再往东南五十里,风伯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盛产痠石、色彩斑斓的漂亮石头,还盛产铁。树木多是柳树、杻树、檀树、构树。在山东面有一片树林,叫做莽浮林,其中有许多的优良树木和禽鸟野兽。
再往东一百五十里,夫夫山。山上多出产黄金,山下多出产石青、雄黄。树木多是桑树、构树。花草多是竹子、鸡谷草。神仙于儿居住在这儿,形貌是人身手握两条蛇,常常游玩于长江水的深渊中,出没时都有闪光。
再往东南一百二十里,洞庭山。山上盛产黄金,山下盛产银和铁。树木多是柤树、梨树、橘子树、柚子树。花草多是兰草、蘪芜、芍药、芎 等香草。天帝的两个女儿住在这座山里,她俩常在长江水的深渊中游玩。从澧水和沅水吹来的清风,交会在幽清的湘水渊潭上,这里正是九条江水汇合的中间,她俩出入时都有旋风急雨相伴随。洞庭山中还住着很多怪神,形貌像人而身上绕着蛇,左右两只手也握着蛇。这里还有许多怪鸟。
再往东南一百八十里,暴山。树木多是棕树、楠木树、牡荆树、枸杞树和竹子、箭竹、䉋竹、箘竹,山上盛产黄金、玉石,山下盛产彩色花纹的漂亮石头、铁。野兽多是麋鹿、鹿、麂。禽鸟多是鹫鹰。
再往东南二百里,即公山。山上盛产黄金,山下盛产㻬琈玉。树木多是柳树、杻树、檀树、桑树。山中生长着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乌龟,却是白身子红脑袋,名称是蛫,人饲养它可以辟火。
再往东南一百五十九里,尧山。山北阴面盛产黄色垩土,山南阳面盛产黄金,树木多是牡荆树、枸杞树、柳树、檀树。草多是山药、苍术或白术。
再往东南一百里,江浮山。山上盛产银、磨石。没有花草树木,野兽多是野猪、鹿。
再往东二百里,真陵山。山上多出产黄金,山下多出产玉石。树木多是构树、柞树、柳树、杻树。草多是可以医治风痹病的荣草。
再往东南一百二十里,阳帝山。到处是优质铜。树木多是橿树、杻树、山桑树、楮树。野兽多是羚羊和麝香鹿。
再往南九十里,柴桑山。山上盛产银,山下盛产碧玉,到处是柔软如泥的汵石、赭石。树木多是柳树、枸杞树、楮树、桑树。野兽多是麋鹿、鹿、白色蛇、飞蛇。
再往东二百三十里,荣余山。山上盛产铜,山下盛产银。树木多是柳树、枸杞树。虫类多是怪蛇、怪虫。
总计洞庭山山系之首尾,自篇遇山起到荣余山,共十五座山,二千八百里。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鸟的身子龙的脑袋。祭祀山神:在毛物中宰杀一只公鸡、一头母猪作祭品,祀神的米用稻米。凡夫夫山、即公山、尧山、阳帝山,都是诸山的宗主,祭祀这几座山的山神:都要陈列牲畜、玉器而后埋入地下,祈神用美酒献祭,在毛物中用猪、羊二牲作祭品,在祀神的玉器中要用吉玉。洞庭山、荣余山,是神灵显应之山,祭祀这二位山神:都要陈列牲畜、玉器而后埋入地下,祈神用美酒及猪、牛、羊齐全的三牲献祭,祀神的玉器要用十五块玉圭十五块玉璧,用青、黄、赤、白、黑五样色彩绘饰它们。
上述中山十二列山,共计一百九十七山,二万一千三百七十一里。所有天下名山,共五千三百七十座,可居住的有六万四千五十六里。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 , 杂录《庄》 、 《列》 、 《离骚》 、 《周书》 、 《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