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13:韩氏初兴
内容简介
韩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这就要从韩氏一族中一个很重要的人物讲起,这个人就是韩厥,他在晋国和齐国的一次交战中立了战功,回来后就得到了重用和提拔,让他做了上卿,就是做了六卿之一的这个位置。他进入了六卿,就等于他掌握了军权,韩国的崛起就是从韩厥这儿开始的。所以,韩厥担任的六卿,意味着异姓卿族在晋国已经开始发展壮大了。那么韩氏卿族在韩厥之后又是怎么样发展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呢?
全文
解说:在战国后期,秦王嬴政灭六国,平天下,最终统一中国。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功劳,也和秦国一代代国君的艰苦努力分不开。前面的节目中,王立群先生通过十二集内容,讲述了秦始皇系列的第一部,秦国崛起。为我们展现了秦国从有确切文献记载的秦庄公时期,到秦王嬴政开始制定统一天下的通天大计时期,总共六百年的秦国历史,真实再现了秦国艰难的崛起之路。从今天开始,王立群先生将为我们讲述这个系列的第二部,横扫六合。第二部中,王立群先生将把我们带回到那个烽烟四起的年代,再现秦王嬴政统一天下的过程。而秦王嬴政灭六国的第一个国家,就是韩国。韩国是从晋国分裂出来的一个小国,韩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又是怎样被灭掉的,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晋国的衰落讲起。晋国曾经是阻挡秦国进入中原的第一道防线,但却因为内乱而分裂,变成了韩赵魏三个国家。那么,曾经强大的晋国,究竟是怎样衰落的呢?韩氏一族又是怎样兴起,最终成为瓜分晋国的一个卿族呢?而秦王嬴政灭六国,为什么第一个灭的,就是韩国呢?从本集开始,王立群先生将为我们讲述韩国从兴起到灭亡的全过程。
作为秦国来说,它最终统一天下,应当是两个因素的合力。一个方面是秦国的崛起和强大,另一个方面,是六国的衰弱和灭亡,这才形成最终统一天下的局面。而在六国之中,在秦王嬴政向东消灭诸侯国,统一天下的时候,和秦国关系最密切的是晋国。我们曾经讲过穆公东扩。秦穆公是秦国秦代历史上的一代明主,一生致力于东扩,但最后是抱恨而终。秦穆公为什么没有完成统一天下的任务呢?是因为秦国的东边有一个强大而统一的晋国。晋国成了阻挡秦国进入中原的第一道防线。秦国如果不能跨越这条防线,不要说灭天下诸侯,连兵出函谷关都不可能成功。所以晋国和秦国的关系非常密切。但是,秦国和晋国不是两个对等的国家,这个对等是指他们的出身。晋国的开国之君是周成王的弟弟,大家都知道武王灭商,然后让他的儿子成王继位。成王的弟弟封到这个地方,最后发展起来就是晋国。所以晋国可以说是根正苗红的正宗王室。晋国诞生的时候,秦国还不存在呢,秦国是后来西周灭亡的时候,因为帮助周幽王,被封了一个诸侯,所以和晋国相比,它是一个暴发户,不是一个原来就有的诸侯国。但是历史非常奇特的是,在秦国的历史上,秦国的强大,最重要的是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以后秦国迅速崛起。所以秦国的崛起,应当是从孝公开始真正崛起的。而在秦孝公即位前42年,历史上竟然发生了一件事情,阻挡秦国进入函谷关以东的强大的晋国一分为三了,变成了韩赵魏三国。也就是说,晋国首先一分为三,42年后,秦孝公即位,开始变法。晋国这个超级大国消失了,秦国这个超级大国诞生了。对秦国来讲,晋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国家,如果晋国不分裂,秦国能统一天下吗?秦国收拾韩赵魏三个小国花了200多年时间。如果韩赵魏合起来是一个统一强大的晋国,那能是秦国统一天下吗?所以我们在解读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必须要回答的一个课题就是晋国为什么一分为三?所以晋国的分裂是我们解读秦始皇统一中国必须要了解的一个话题。
解说:晋国的封地在今天的山西一带,地处汾河平原,土地肥沃,农业发达。那么这样一个国家,为什么会在秦国崛起的过程中,反而走向衰落,最终一分为三呢?
晋国之所以一分为三,最重要的原因是晋国的公族,所谓公族,是指国君的亲属,晋国的公族被大量的屠杀了。所以在历史上,有一个很有名的说法,叫晋无公族,就是晋国国君的亲属不存在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也是这个时期一个很突出的现象。这个现象要追溯起来,应当从晋献公开始说起。晋献公的曾祖父,是晋穆侯的小儿子。晋穆侯有一个长子,有一个幼子。长子后来继承王位,就是晋国的国君,他的小儿子就是晋献公的曾祖父,后来被封到一个地方,古地名叫曲沃,大致相当于现在山西省的闻喜县。封到曲沃以后按照周代的宗法制规定,在一个宗族内部,只有嫡长子是大家长的,所以称之为大宗,其他的儿子都称之为小宗,所以晋献公的曾祖父实际是个小宗。但是曲沃这个地方,自然条件非常好,非常适合农业发展,所以曲沃这支小宗很快发展起来了。由于农业发展好,他的力量强大起来,就想夺大宗的君位。经过晋献公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人的努力,花了差不多70年的时间,把晋国国君的大宗给杀了,夺了晋国国君的位置。这几十年时间,这个路走得不是很平坦,因为小宗去夺大宗的君主之位,这是违反宗法制的。所以周天子两次出兵,晋国的宗族势力也反对,但是,最后因为曲沃这支力量太强大了,压不下去,而且最后他做得很巧妙,最后,当晋献公的父亲杀死晋国的国君后,他送了一大批宝器给当时的周天子,这叫向天子行贿,结果周天子笑纳了。这还不算,周天子这时候也没有办法,因为这时候许多诸侯国之内都出现了小宗夺取大宗,异姓夺取国君位置的现象,所以周天子也管不了,就默认了晋献公的曾祖父作了国君。晋献公即位以后,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他虽然是小宗发展起来的,做了晋国的国君,但是大宗的那一支还有很多的儿子,你把人家爹杀了君位夺了,但是父亲死了,儿子还在,这些儿子都叫做公族。这些人的存在,威胁到晋献公的君位。所以,献公八年,晋献公就下令屠杀,把大批晋国的公子杀掉了,结果就是同姓的杀光了,就是公族没有了。但是公族没有以后,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异姓的卿族发展起来了。为什么韩赵魏最后三家分晋呢?就是你把同姓的杀了,总还得有人掌权,同姓的没有,异姓的就起来了,这是一个原因。
解说:晋献公时期,对大宗的公族进行了屠杀,这样晋国大宗的公族势力衰落下来了,但晋国的小宗公族势力还在。可是,晋献公这时候又作了一件事情,使得晋国小宗也开始衰落,最终导致了晋国整个公族的衰落,那么,晋献公到底做了什么呢?
第二个原因,献公宠骊。这是发生在晋献公五年的时候,他去攻打一个骊戎,一个戎族。然后骊戎打败了,就献上一对姐妹花,姐妹两个都很漂亮,晋献公把两个姐妹都笑纳了。七年以后,他这个骊姬生了个儿子,骊姬的妹妹也生了个儿子。而晋献公在接受骊姬之前,已经有了太子,就是太子申生。按照宗法制的规定,申生是要继位的。但是骊姬得到晋献公重行之后,想让自己的儿子继位,那就的废嫡立庶,废长立幼,这又是违反宗法制的。但是骊姬本人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表现,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国君的其他儿子除掉,特别是除掉太子。骊姬就在等待机会,首先提出这个意见的是晋献公,其实晋献公帮了秦国的大忙。他先杀了一大批公族子弟,然后宠幸骊姬,提出让骊姬的儿子取代太子申生。但是骊姬觉得晋献公的做法近似于赤裸裸的,她不想那么赤裸裸的夺,结果晋献公一提出来,她反而哭着说绝不能这样做,因为立太子的事情,第一,诸侯都知道,第二,太子立过军功,老百姓都拥护他,突然间没有过错把他废掉,天下人不答应。骊姬还说了太子很多好话,这就是骊姬很高明的地方,也可以说是很狡猾的地方。她最后找了两个办法,首先找了两个人,就是晋献公非常宠幸的大臣,去和晋献公说,说有三个地方很重要,一个是曲沃,晋献公这一支就是从曲沃发展起来的,最后占了大宗国都的位置,所以曲沃是宗庙所在地,要派一个重要的人物镇守。边疆还有两个很重要的地方,也需要派重要的人镇守。这话提醒了晋献公,晋献公就把太子申生派到了曲沃,把太子申生两个很有才华的弟弟,派到这两个重要的边疆小镇去镇守。而晋献公身边只留下骊姬,骊姬的妹妹,骊姬的儿子,骊姬的妹妹的儿子。这样大家都明白,晋献公要废嫡立庶了,这是第一步。而且骊姬这个人,他知道,把太子贬到一个地方去,并不能算结束,要想除掉太子,还得想个阴招。她托人给太子梢了个一个信儿,说你父亲昨晚做了个梦,梦见你母亲了,现在就需要你去祭奠一下你母亲。太子很老实,就去祭奠。然后按照规定,把祭奠的求福的肉,叫福肉,带回来献给晋献公。晋献公外出打猎没有回来,肉就放在宫殿里面,骊姬就派人在肉里面下了毒。两天以后,晋献公回来,厨师把肉端上来,晋献公就要吃。骊姬说这个肉不能吃,一个它是从外地运过来的,再一个放了两天了,还是多个心眼好,然后就把肉扔到地上一点,结果地面接触到肉的地方突然隆起来一大块。土地会隆起来,证明这个肉有毒,然后把肉扔一块给狗吃,狗立马就死了。然后找来一个小臣吃,小臣也立即死了。这下子,骊姬来了精神了,就哭起来了。哭三点,第一,太子真狠,连老爹都不放过;第二,献公年龄都这么大了,当儿子的都等不及抢班夺权;第三,这有毒的肉是冲着我们母子来的,为了让献公本人安全一点,我们母子还是赶快逃亡吧。这话说的把晋献公忽悠住了。父亲当然了解儿子,刚开始晋献公绝对没有怀疑太子申生,但是再聪明的人也架不住忽悠。晋献公被骊姬三忽悠两忽悠,就相信了,马上就改变了对太子的看法。太子申生听说肉里有毒,吓得赶快就逃了,逃回曲沃了。晋献公就相要处理这件事情,太子逃回去以后,有人告诉他,说这事是骊姬干的,你赶快找你爹说清楚。太子是个很仁慈的人,说我爹年纪大了,离了骊姬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如果我说了,我爹一定会生气,气大伤身,我就成了不肖之子。有人又提建议,说你要不愿意说明原因,就赶快逃吧。太子说,我背着一个杀父之名,谁会收留我呢?最后就自杀了。这时候,太子的两个弟弟来找晋献公汇报工作,就有人给骊姬打小报告,说这两个弟弟对太子之死有看法。骊姬就害怕了,赶快到晋献公那儿,又开始忽悠,说太子下药的时候,这两个弟弟都知道,结果晋献公也怀疑这两个儿子了。这两个儿子一听说,就来个不辞而别,全逃了。这样,晋献公觉得两个儿子一定是心里有鬼,派人去抓。结果一个儿子坚守自己的城池,没有被攻破,另一个儿子就逃跑了。这样死的死,逃的逃,有罪的有罪,晋献公的公族差不多又被摧残光了。所以到公元前651年,晋献公一死,骊姬的儿子就继位了。但这个继位,晋国的大臣不同意,晋国的宗法势力不同意,儿子继位那个王位还没暖热,杀了。杀了以后,有人把骊姬妹妹的儿子扶到这个宝座上,没几天,又被大臣杀了。所以献公这个时代,晋国的公族遭到两次打击,一是大宗的公族被晋献公杀了,一是小宗的公族被骊姬之乱祸害掉了。这样,晋献公时期的公族势力急剧下降,同姓的贵族没有了,异姓的贵族就来补缺了。我们先说韩姓,因为这个韩姓关系到即将讲到的被秦王嬴政灭掉的第一个国家韩国。
解说:晋献公之后,又经历了几代国君,到了晋景公时期,晋国的韩氏一族开始崛起。那么韩氏一族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
在韩姓的发展史上,非常有贡献的一个人,叫韩厥。他的贡献是参加了一场战争,立了战功,最后做了六卿。什么叫六卿?晋国的军队分为上军,中军和下军三支。三军每一军都有一个正统帅,一个副统帅,一共就是六个统帅,这六个统帅,不打仗的时候,就是晋国的卿。周朝的宗法制,最高的是天子,下面是诸侯,诸侯下面最高的官就是卿。这六卿平时是高官,战时是统帅,所以握有实权。韩厥当上六卿,和一次战争有关。周定王十五年,晋国的景公派了一个大夫叫郤克出使齐国。郤克虽然是个大夫,高官,但是是个残疾人。结果到齐国去,齐国的国君叫齐顷公,他看见郤克作为晋国的使节来了,是个瘸子。他给他找了一个领路的人,前面有一个打牌的人,写着晋国,后面跟了一个瘸子,前面打牌的,他找了一个很正点的瘸子,一个举牌的瘸子领着一个晋国的瘸子入场了。这还不算,同时来的,还有一个曹国的使节,这个曹国的使者是个罗锅,然后齐顷公就找了一个罗锅给他举着牌。还有一个巍国的大夫,是一只眼失明,历史记载就是这样的,我也觉得很巧,前面举牌的,也找了一个独眼龙。三个人都顺序走上大殿,走上大殿之前,齐顷公让他的母亲坐在大殿后面观看。他的母亲一看两个瘸子动作不太协调,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然后齐顷公的母亲就哈哈大笑,觉得太开心了。她儿子给她搞了这样一场演出。郤克开始并没有注意到这件事,并没有注意到是在戏弄他。后来他发现,他前面是个瘸子,罗锅的前面是个罗锅,三个都是这样,就觉得这个齐顷公太可恶了,而且他听见后殿中间传出来一个女人的大笑声,这个女人就是齐顷公的母后,所以郤克非常恼火。公事办完回去以后,郤克就给晋景公说,要讨伐齐国。这时候晋景公比较理智,说“子之怒,安足以烦国”,说你内心的怨愤,怎么能麻烦我们这个国家为你报仇呢?三年以后,周定王十八年,机会来了。齐顷公率领军队侵犯鲁国,然后卫国去救鲁国,卫国和鲁国都打了败仗,这两个国家都要求晋国出兵。晋国就征求大臣的意见。这时候,晋军的主将就是这个郤克坚决主战。这时候晋景公考虑的问题就不是戏弄自己的使者了,他考虑是需要教训齐国一下。如果齐国这样嚣张下去,很可能和楚国结成同盟,对晋国非常不利,所以决定出兵。郤克担任中军主将,带领800辆战车出发讨伐齐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齐晋鞍之战。这个鞍就是今天山东济南附近,这个地方打了一仗。
解说:齐晋两国交战,为韩氏一族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因为这场战争中间随军出征的韩厥立下了战功,得到了提拔和重用。韩氏一族从此开始崛起。那么,韩厥在齐晋两国交战之中究竟立下什么样的战功呢?
齐晋两国军队刚一开战,这个齐顷公很不理智,说了一句话,“吾故歼灭此,尔后早食”,我先把晋国的军队灭了,再吃早饭,有点儿太狂了。然后没吃早饭,也没让他的战马披上铠甲就冲过去了。这边晋国的主帅是郤克,主帅的任务是坐在战车上一直敲鼓,因为古代是击鼓进军,主帅是要敲鼓的。郤克一开始打仗就受伤了,但是郤克咬着牙一直敲鼓,最后坚持不住了,他的助手帮助他敲鼓,一直敲鼓。所以晋军的战车就一直前进,晋军也跟着主帅的战车一拥而上,齐军大败。齐顷公打了败仗,逃,后面追赶他的人恰好就是韩厥。韩厥这个时候是个司马,随郤克出征,他在后面追咬住齐顷公的车死追不停。韩厥的助手都被齐顷公的警卫射死了,他也不管,眼看就要追上了。结果韩厥在最关键的时刻,弯下腰了,把倒在车上的助手扶起来。因为他的助手被齐顷公的警卫射伤了,他去扶他。一弯腰,齐顷公车上的警卫很机智,来了个掉包计,一看到韩厥弯下腰了,他就坐在齐顷公的位置上,让齐顷公站在他的位置上。古代的战车,中间是赶车的人,叫御,右边站着的是警卫,叫车右,主将坐在后边,是这样一个位置。赶车的没动,警卫和齐顷公换了一个位置,因为他已经料到很难逃出去了。果然韩厥追上了拦住了车,“齐顷公”作了俘虏,但是真正的齐顷公这时候站在警卫的位置上,假的齐顷公就让齐顷公下车去打水,这时候,韩厥犯了一个错误。他俩一换位置,韩厥不知道哪个是真的,就误以为坐在后面的是齐顷公,下车打水的是警卫,就没管。然后,这个假的就被抓住了,真的座了另一辆车逃了。所以这次韩厥是抓住了“齐顷公”,但是又让齐顷公逃了。就这他也立了功,毕竟是俘虏了齐国的“国君”,所以回来以后,就得到了提拔和重用,让他做了上卿,六卿之一这个位置。他进入了六卿,就等于掌握了军权。韩国的崛起,就是从韩厥这儿开始的。所以,韩厥担任了六卿,意味着异姓贵族在晋国已经开始发展壮大了。那么韩氏卿族在韩厥之后又是怎么样发展建立自己的国家呢?我们下次再讲,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