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瀚岳国学馆→对联故事

对联

曹雪芹过年获书赠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有 疏亲谩友,因财绝义世间多 传说,这副对联是鄂比在过年时书赠给曹雪芹的。他与曹雪芹是挚友,又都是旗人,彼此脾气相投。他深知曹雪芹孤傲不羁的性情,也熟悉曹雪芹穷困潦倒的生活,十分佩服,因此,上联说他“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有”。下联,则有力地鞭笞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1800 阅读:692 日期:2010/9/5

曹雪芹砚联抒壮志

曹雪芹(公元1723~1763年),名癥、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汉人旗籍。清代旷世文人。 据说曹雪芹写《红楼梦》时,使用一方广东肇庆端砚。此砚呵气生水,经久不干:研墨滑嫩,光泽漆亮。曹视为至宝,取名“怡红冷翠”,并在砚上刻一联曰: 高山流水诗千首 明月清风酒一船 当时他虽过着“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穷困生活,但他不萎丧,仍以饱满的激情,磅礴的气势,描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1799 阅读:729 日期:2010/9/5

郑板桥诚心听批评

有一次,郑板桥把自己写的一些诗作送给朋友看,并附了一首诗,诗中写道:“我诗无部曲,弥漫列卒伍;顽石乱木根,凭君施巨斧。”他要求他的朋友用巨斧来砍削他诗中顽石乱木。 郑板桥特别珍视别人的批评意见,他曾写过一副对联: 隔靴搔痒赞何益 入木三分骂亦精 他认为那种隔靴搔痒式的庸俗捧场没有益处,而实事求是,中肯直率的批评却很可贵。鲁迅对这副对联极为赞赏,曾特地手书此联赠日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1795 阅读:555 日期:2010/4/29

郑板桥反写衙门联

旧社会,世上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有钱有势之人打官司每每胜诉,而那穷困潦倒的百姓常常含恨屈诉。郑板桥去潍县上任之后,偏偏反其意在衙门写了这样一副楹联: 漆黑衙门朝南开 有钱没理莫进来楹联挂出,喊冤、告状的百姓络绎不绝,郑板桥经常阅卷到天亮。由于郑县令判案公正,百姓纷纷传颂,说潍县来了一位姓郑的“包青天”。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1794 阅读:650 日期:2010/9/5

郑板桥出对判是非

郑板桥是清代文学家、书法家,也是作对联的高手。乾隆年间,他在山东潍县任县令。 一天,一位教书先生来告状:“我在丁家辛辛苦苦教了一年书,到年底,不但不给钱,反而把我辞退了。”说完,递上年初的契约。只见契约上明明写着:教书一年,付酬金8吊钱。 郑板桥问:“丁家为何将你辞退” 教书先生气愤地说:“他说我才疏学浅,教得不好,这实在是冤枉。” 郑板桥说:“有无才学,本县出对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1793 阅读:637 日期:2010/5/31

郑板桥写联论文章

郑燮(公元1693~1765年)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朝著名书画家,诗人和书法家。 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当县令时,结识了一位青年书生韩镐。韩镐非常尊崇郑板桥的才学,拜他为师,经常到府上登门请教。一次,郑板桥问韩镐:“你读过陆机的《文赋》吗”韩答:“没有”。郑板桥说:“这是讲解写文章的名作,你应该认真阅读。”接着,郑板桥为韩写下了一副这样的对联: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1792 阅读:808 日期:2010/9/5

李东阳改联颂省亲

李东阳写作态度十分严谨,一首诗往往要反复琢磨,修改。因而他的诗典雅工丽,在当时文坛上形成了以他为首的“茶陵诗派”。 有一天,李东阳的一个门生请假回家省亲兼养病,李东阳召集众门生即席赋诗为他饯行。门生汪石潭写成一联: 千年芝草供灵药 五色流泉洗道机 门生们争相传阅评议,都说是难得的好句。李东阳接过一看,默默地将后句删掉,并命汪石潭认真修改。汪石潭斟酌再三,总想不出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1778 阅读:797 日期:2010/5/20

朱元璋的画像对联

孙家鼎(公元1827~1909年),字燮臣,安徽寿州(今寿县)人,咸丰状元,曾任工部、礼部、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他曾为朱元璋画像作了一联: 生于沛,学于泗,长于濠,凤阳昔钟天子气 始为僧,继为王,终为帝,龙兴今仰圣人容 上联说朱元璋生于江苏沛县,后移居泗州,以后又逃荒到濠州(即凤阳)定居。下联说朱元璋从小帮人放牛,后又入皇觉寺为僧,元末他弃僧从军,成了起义军的一名首领(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1777 阅读:1322 日期:2010/6/2

朱元璋批语斥繁文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全国大大小小政务,他都亲自处理,时常天不亮就起来批阅公文,直到深夜,无法休息,时间长了也难免厌倦起来。洪武九年的一天,刑部主事茹太素给朱元璋送了一份有17000字的奏章。朱元璋命中书郎王敏站着读给他听。王读到了6370字后,朱还没有听到具体意见,说的全是空话。于是大发脾气,命人把茹太素叫来,杖背40下。第二天晚上,朱躺在床上,又叫王敏接着往下读,读到1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1776 阅读:1335 日期:2010/9/5

朱元璋一扇题江山

一次,朱元璋见大臣陶安以书作枕,即出句嘱对: 枕耽典籍,与许多贤圣并头 陶安见皇上手摇一把画有山水的扇子,马上对出了下联: 扇写江山,有一统乾坤在手 对仗工稳。上下联句末处,尤为精彩。语气之大,切合身份,令人叫绝。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1775 阅读:1313 日期:2010/9/5
408条信息,分41页  每页显示10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4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