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瀚岳国学馆昆曲→《玉簪记》唱词→10、催试

《玉簪记》10、催试

点击次数:812

催试(小工调)

(老旦上唱):

【珠落索前】凤只与鸾孤,两下悲离旷。本是凤鸾宿有缘,空门一见两留连。若敎露出当场事,败我从前学坐禅。我想妙常,与我侄儿,两下青春佳丽,情意相投,每每月下星前,事涉嫌疑,东摭西掩。看他鼠窃行藏,使我狐疑。若做出事来,败坏佛门,有玷清白,如何是好。早晚间事情,敎我那里防得许多。吖,不免唤进安出来,收拾行李,打发他往临安赴试,绝了他眼前之念,却不是好。进安那里。(丑扮进安上)来哉,来哉。暗里多风流,私情被着魔。姑奶奶,叫进安出来啥事体。(老旦)进安,你可收拾行李,同相公进临安赴试。(丑)几时动身。(老旦)今日就要起程。请相公出来。(丑)噢,是哉。我说个出事务,总要穿决个。哙。相公有请。 (小生扮潘必正上唱):

【浣溪沙前】梦里鸳鸯惊拆散。(丑界)姑奶奶拉笃请唔。(小生连唱)醒来泪眼未曾干。姑娘拜揖。(老旦)罢了。侄儿,想父母生你,指望成名,显祖掦亲。你虽占青云,未登金榜,还是你一件未了之事。如今春期将至,你可收拾行囊,前往临安赴试。(小生)试期尙早,且待明春去也未迟。(老旦)我儿,在此不能静心攻书,莫若早赴临安,以文会友,资讲利益,休得留恋于此。(小生)姑娘,莫非因侄儿在此搅扰之吖。(老旦)唔。我与汝父,连枝瓜葛,岂忍见你飘篷,自甘人下。日后归罪于我,有何颜面,见你双亲乎。怎么今日反把搅扰二字来唐突我。吖哟,气死我也。(小生)吓,姑娘,不消烦恼,待侄儿卽刻就行便了。(老旦)这便才是。(小生走介)(老旦)你哪里去。(小生)侄儿去收拾行李。(老旦)我已吩咐进安,收拾下了。(小生)吖,收拾下了。唔。(老旦)又往哪里去。(小生)侄儿到各房,谢了众姑姑。(老旦)不消。(小生)哟。侄儿在此搅扰多时,难道别也不别,竟自去了。(老旦冷笑介)哈哈,哪有不别而行之理。(向内唤介)吓,众徒弟哪里。(旦,付同上)来了。(同唱):

【卜算子】荒径叶声干。闲庭人语沸。(旦唱)不知何事苦相牵,心下常萦系。(众)师父稽首。(老旦)罢了。(众)潘相公。(小生)众位姑姑。(众)师父唤徒弟们出来,有何吩咐。(老旦)我侄儿今日起身,往临安赴试,唤你们出来作别。(旦)潘相公在此简慢。(小生)多多打搅。(付)拉里没待慢子。(小生)好说。(旦)吓,师父,潘相公几时起程。(老旦)即刻就行了。(旦)阿呀,天色己晚了。(老旦)不与妳相干。看酒来。(众)是。(老旦)侄儿,我有水酒一杯,与你饯行,愿你步去马回,方遂我愿。(小生界)多谢姑娘。(老旦唱):

【催拍】趁西风快着祖鞭。(老旦)眼看那里。(小生界)在此听吓。(老旦连唱)当及时看花上苑。休得留连。休得留连。你是瑚琏虹霓,怎做狐首鸿盘。休恋燕友莺俦,月下花前。从此去献纳争先。(小生界)侄儿就此拜别。(老旦连唱)亲玉陛谒金銮。(小生回敬酒介)(老旦)侄儿不必了。(小生唱):

【前腔】叹骥足闲居久淹。托萍梗风波自怜。(老旦界)看衣服来。(旦接唱)把泪偷弹。把泪偷弹。我有万种离情,两下难言。(小生接唱)意惹情牵,敎我肠断心剜。(同唱)从此去献纳争先。亲玉陛谒金銮。(丑挑行李上唱):

【前腔】打迭起行囊半肩。姑奶奶。(唱)忙叩拜尊姑膝前。(老旦)进安,(唱)着意相看。着意相看。野店寒饥,水宿风餐。(旦)进安。(丑界)啥个。(旦连唱)雨雪长途,休敎他食缺衣单。(丑)哎,我的东人与妳何干。(小生界)狗才。(同唱)从此去献纳争先。亲玉陛谒金銮。(老旦)好把芙蓉匣剑安。(小生)只愁风雪阻江干。(旦)今朝不是轻离别。(丑)两下相思难上难。(老旦)妳们各自归房。我送侄儿到江边,即便就回。(众)是。潘相公,恕不送了。师父就回来吓。(老旦)就回来的。(众下介)(老旦看旦介)吓,妳怎么不进去。(旦)徒弟陪师父,送潘相公一程。(老旦)不劳妳费心,进去。(旦)是。(老旦)看什么,还不进去。(旦急下,复回头看介)(老旦)侄儿走吓。(小生)是。(同下介)

編訂者後註:本谱内第一只的【催拍】,清康熙末年的首部昆曲声腔格律谱的南词定律收有正确声腔谱做为范例;【珠络索】清皇室乾隆时期的声腔格律谱的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内有收入正确曲谱做为曲师的配腔范例,今从其曲词及曲谱。按此出只见于清末民初曲师殷溎深的六也曲谱,其他所有己行世的曲谱皆不见。由于今传谱系戏场曲师之订谱本,场上之口法及不合曲律的错误之处很多,今依得魏良辅传承的清初老教师们所订南词定律及九宫大成内的声腔格范校正之。

谈昆曲的曲牌究竟是如何一回事

由于昆曲之衰落己两百多年,从全本戏时代进入到折子戏时代时就是昆曲衰微纪元之始,虽然很多曲学研究者认为折子戏时代是昆曲艺术更加淬砺精微,每个行当的戏都充份展现其艺术性,从此一角度当然也是一方之理;但事实演剧上,昆曲不及花部的流行及其迅速掳获民众的喜好,使剧场

 

上的昆曲戏成了点缀,甚至被当成利尿的中药草车前子取笑。因为一场京剧里夹上几折昆曲折子戏,昆曲戏一上,民众纷纷起身,变成了观众上厕所时间。即使堂会,堂名,清客串等,但也都不是剧场的主流,只是成了旁枝侧叶。


但更衰微的是声腔格律之学,从南词定律及九宫大成以后,不论是当时或后人所称颂的如何地通音律音韵,但都是文士间相互吹捧及鸣高,而秽不可及。连基本的魏良辅的南词引正都未遵守,而且阴阳八声之辨错误百出者,都可以出书自吹自擂于蓬蒿之间,那些精通声腔格律的老教师们都己仙逝,民间曲师艺人若持张魏良辅的正声,以评叶堂等谱的不合昆腔,基腔只因叶堂只要自已喜欢,变来变去有何不可以,去自创新曲之格,则叶堂等辈,马上击鼓痛骂,但也根本讲不出什么道理,乱调整腔格之后,是不是还和魏良辅的昆腔声腔相同,叶堂等辈也是一点都不懂,所以完全讲不出一点理由,只是对那些指出他错误的曲师予以人格上的贬损,骂之为『俗工』,还随便骂说什么『岂不可笑』,叶堂之行径岂不可笑而自暴其陋。由于到了叶堂也己不明晓昆曲曲牌的造腔原理,后世举口便学舌书本记载而称颂叶堂之士,当然学识如何,从主腔说便可一窥。

那么,什么才是昆曲造腔之理了。一言说破,太简单了。人人都知道各种歌曲的旋律各自不同,而其不同就是每个音符都不能乱更动,不能把茉莉花的曲调去唱紫竹调,也不能把茉莉花的每个音符改来改去,改掉了任何一个音,就不再是原汁原味的茉莉花曲子了。昆曲曲牌的原理就是这个人人皆知的道理。曲牌的来源就是歌曲,但是一首歌曲里的每个字都有它惟一的一个音,如茉莉花的首句九个字『好一柮览龅能岳蚧ā皇浅

Mi Mi So,l La Do Do La Sol Sol La Sol,第一个字『好』一定要唱Mi,第二个『一』一定要唱Mi。。。。,每一个字都要照曲子内各个字詃唱的那个原音去唱,如果任何一个字唱成不是茉莉花的该唱的音,那就是唱错了,唱的不是茉莉花了。

昆曲是完全同一个道理,也因此,昆曲其实很容易谱曲,不是搞那个既繁琐又虚假的什么主腔,而是一本新剧本问世,东到琉球,南到越南,西到河西走廊,北到东北,每一流动剧团里的曲师一看到都可以谱出来,如果没有简单的口诀,还要人人发一本厚厚主腔论,告诉他们哪一只曲牌要怎么样找主腔,主腔以外的其它字都可以自由配,那么,昆曲出世几百年来,又没有人记载昆曲有什么主腔,不论是南词定律或九宫大成,两本声腔格律谱,分析至精,以其都是当世首屈一指的昆曲曲师曲家所订,都没有一句提到什么曲牌有什么主腔,曲师只要背熟主腔之类的鬼话。。,。那么,几百年来的昆曲的腔又是如何能被填出来,而且中国东西南北各地,没有像后世许多窍都不通而自吹通音律声韵之辈间可以互相吹捧,结党营『名』。而对昆曲曲牌之腔反而茫然不晓,胡乱去猜之辈;分散各地的昆班,拿到一个新剧本,都点定板式(有的剧本有点板的,更加方便)后,排唱上场演出,可以唱成大致相同的腔(这是指基腔必合,但行腔有异),难道有什么昆功秘籍,口传就可以传到久远,也可以以中国之大,东西南北唱成同一正确基腔之调呢。有的,是有一本无实体的秘籍,那就是琵琶记里的各曲牌的腔调了。自从魏良辅要大家唱熟琵琶记每个字,也就是他必为琵琶记配上了昆曲新腔了,旁人才能去熟唱每一个字,而昆班里也演全本琵琶记,因为,琵琶记是由魏良辅定出第一本腔的戏曲,而其对昆腔的重要性也与魏良辅极其重视有关,只要是习昆唱,不论是清曲或是剧曲,每个曲师一定是要完全熟记的。所以要问某曲牌的本腔何在,也就是说,如中吕的【尾犯序】曲牌的原曲是什么样子,那就是琵琶记南浦里的第一只【尾犯序】,那就是【尾犯序】一曲的谱(即指最早问世的昆腔【尾犯序】的谱,但当时是背颂在心,并无谱存世至今,后来才由南词定律及九宫大成里记录存留下来了一些),好像民歌茉莉花的谱一样。

 

不过,像今世每一首歌曲,其旋律都基本上该怎么唱就怎么唱,每一个字的腔(旋律)都不能变。但昆曲里的曲子是每只曲子都要变,为什么要变,因昆曲的曲牌实是韵文文学的一支,如同诗词,都有平仄谱,依平仄谱填词,填了词以后,如果要唱出来,诗词如何唱,与平仄间有何关连,不在本文所讨论。而昆曲是要唱准字音的,如果有一本剧作里的一只【尾犯序】所填词的阴阳八声,只要和琵琶记南浦第一只【尾犯序】的哪个字的阴阳八声有不同,那个字的配腔就有调整的需要,以便让每个字唱起来还是不会离开【尾犯序】应有的曲情及声情。所以历代昆班的曲师拿到了这一新作,原来那首琵琶记南浦里的第一只【尾犯序】早就背到纯熟的了,把新作的每个字的阴阳八声和原南浦里的第一只【尾犯序】一比较,基腔(原曲的那个腔位的腔)不动,依阴阳八声去调整行腔即可。我们后人发现到这种前人配腔的方便法门,有关不去动那个腔位上的腔,而只调整行腔的方法,就用一个名词,即基腔不动,原曲牌的应有腔格也就还保持了不变,也就是说,基腔不动是魏良辅口传下来,而由各戏班曲师所心知肚明,不论走班到东西南北,这一口之传,传到四方,传到后世,曲师人人简易易明,昆曲的传播有如此配腔易简之道,无怪乎加速它成为两百年辉煌的先决条件之一。所以我们今天看南词定律及九宫大成,举的所有谱,是两书收集所有前代的工尺谱后,所滤出的所有谱例,分析之下,竟发现所有曾出现的昆曲曲谱,每只曲牌的每个字的腔都是基腔确定,行腔有变的。而这就是魏良辅所创易简而能使昆曲传播久远的昆腔造谱之道了。

〔小注:我们谈昆曲,只以南曲为则,因魏良辅并未点定北曲之腔,后世不少文字格律谱如沈璟、沈自晋、九宫正始多针对南曲,即如康熙末苏州派订南词定律,除特例外北曲基本上不在内,也并不为之订出声腔的谱,只有到李玉北词广正谱起订文字之格律,九宫大成,才首度订出完整全部的北曲曲牌之腔,从明代沈宠绥所言胜国元声,依然谪派一语,可见北曲之腔有元代北曲的腔格,后来虽有些曲牌逐渐昆曲化,但每个曲牌的昆化程度不同,故北曲之声腔格律和南曲依不同北曲曲牌与昆曲有或多或少的相异,并非完全正统的昆曲腔格,例如像北中吕【石榴花】之类的曲牌则是昆化只占很少的成份。而且北曲亦非昆曲制词制谱之主流,一部昆剧剧作,北曲常只占十分之一不到,且多只是用那几个惯用的曲牌而己,有关昆曲中所常使用的北曲各曲牌的声腔格律如何,本曲谱系列内另册声腔格律谱之《昆曲南北词声腔格律谱》内将会详加记述之〕(刘有恒)

上一篇:9、来迟
下一篇:11、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