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瀚岳国学馆→对联故事

对联

纪晓岚替哥哥解围

纪晓岚小时候就是一个能对对子的高手。 他有一个哥哥,兄弟俩特别要好。有一天中午,人家都吃过了午饭,还不见哥哥从学校里回家。 纪晓岚很着急,便手舞着一杆牛皮鞭去找哥哥。原来,哥哥正在学校里发愁呢,他对不上老师出的对子。 老师很严厉地守在旁边,如果答不上来,就决不肯放哥哥回家。纪晓岚看见了,就找老师求情: “老师,您先别生气,都是哥哥不好,我替哥哥答行吗”老师一看小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439 阅读:848 日期:2010/8/11

纪晓岚善于应难对

清代著名学者和文学家纪昀,字晓岚,此人博学多才,任四库全书馆总纂官,纂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书。他善属对,自称没有不可对之联。据说,某人同乡,父子二人同是戊子科举人,因得一上联曰: 父戊子,子戊子,父子戊子 久思不得下联,有人拿去请教纪昀。纪想起有师生二人同在户部做官,于是以此吟成下联,云: 师司徒,徒司徒,师徒司徒 听者无不称赞。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438 阅读:733 日期:2010/8/11

乾隆帝巧改王杰联

清朝乾隆年间,陕西韩城的王杰夺得三元之首,金榜题名,中了状元。可与他同科应试的江南诸学士多有不服,一番谋划之后,欲借属对揶揄王杰。其中一人出联曰: 泰岱千峰,孔子圣,孟子贤,自古文章传东鲁 新科状元王杰,风华正茂,翰墨横溢,哪甘这等羞辱,下联信口而出: 黄河九曲,文王谋,武王烈,历代道统在西齐 对得江南诸公瞠目结舌,哑口无言。后来,消息传到乾隆皇帝耳中,乾隆认为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437 阅读:752 日期:2010/6/26

乾隆出联借题发挥

乾隆皇帝有一次南巡来至一湖畔,见一寒士倚着岸边的一棵大树在雨中垂钓。因那雨丝在风中斜倾,垂钓的寒士半身干,半身湿,湿的那边,雨水顺着衣裳流入湖中,乾隆见了觉得十分有趣,遂出一上联请那寒士对。联曰: 半边淋雨,点点滴滴,化为长江巨浪,东至广,南至广,西至广,北至广。登秦楼而阅五大名峰,观山观水观日月,大清一统天下 那寒士听了,不紧不慢地对道: 一介寒儒,磊磊落落,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436 阅读:823 日期:2010/5/16

歌姬出对难乾隆帝

乾隆皇帝擅长对对联,并常借此考人、戏人,谁知有一次他竟被一名歌姬难住了。 有一天,乾隆乔装改扮,同张玉书上街坊酒楼饮酒。席间,他乘酒兴指着旁边一名姓倪的侍候歌女,出了条上联叫张玉书对。联曰: 妙人儿倪氏少女 这是“妙”、“倪”两字的拆字联,要使结构、意义对得工整确非易事。张玉书一时苦思莫对。歌姬见状,随即答道: 大言者诸葛一人 她将“大”、“诸”二字拆开,结构组合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435 阅读:782 日期:2010/5/20

乾隆皇帝出回文联

清代北京有个叫“天然居”的酒楼。一次,乾隆皇帝以它为题作对联,上联是: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但下联却苦索不得。因为下联必须符合这样的条件:后五字是前五字的颠倒,语意通顺,是个完整的句子,又要平仄协调,这的确困难。他于是令群臣属对。大家正在大伤脑筋之时,纪晓岚已经对出下联: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一时传为佳话。后来,有个书生认为纪所作并非“绝对”,只不过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434 阅读:870 日期:2010/8/11

乾隆出绝对试考生

乾隆年间的一次科举考试,有两个考生名列前茅,连主考官都难分高下。时值乾隆正出巡江南,驾幸杭州。考官便将两卷呈皇帝定夺。乾隆阅后,微微一笑,说:“朕明日题一对,命二生续,对者即状元。” 次日早晨,乾隆到了西湖,只见风拂垂柳,袅烟淡淡,当即在湖边题下上联: 烟锁池塘柳 二考生来了。甲举目一看,大惊失色,惶惶而走:乙则冥思苦想良久无对,怏怏离开。 结果,钦点了甲为本科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433 阅读:815 日期:2010/8/11

乾隆以百金赎一字

乾隆二十六年,王杰赴京赶考,途中盘缠用尽,食宿无着,书童唉声叹气,王杰却毫不介意。他们走过一个小集镇,王杰命书童从行囊里取出文房四宝,他挥笔写了一个斗大的“子”字,让他拿到当铺当50两纹银,作为路上膳宿之用。书童将信将疑找到了当铺,当铺的小伙计听说一个字要当50两纹银,执意不收。正在争执不休,掌柜的闻声赶来,问明情况,又看了看王杰那遒劲苍凉的手书,当即付银50两,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432 阅读:858 日期:2010/6/10

周渔璜书联井喷水

南方有个村子,村子里有一口井叫“渔璜井”。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传说呢! 这个村子总是缺水,老乡们联合挖了一口井,流出了清澈的水。谁知只流了一天一夜,便又干涸了。一天,来了个道人,用木炭在石壁上写了半副对子: 弯腰桃树倒开花,蜜蜂仰采 写完,对老乡们说:“记住!谁要能对上这对子,井里自然会冒出水来。” 村里没人识字,从外村请过几个教书先生来,也都摇摇头走了,说这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431 阅读:621 日期:2010/5/21

周渔璜答对显奇才

一年,周渔璜出任巡察使,奉旨阅兵江淮,来到江苏镇江。一日闲暇,便往古刹金山寺游览。金山寺长老听说周渔璜生于贵州“蛮荒之邦”,就有点鄙夷他。虽满脸堆笑陪着周渔璜游览寺内古迹珍列,但心里总想寻个时机作难一下他,出出周的洋相。此时天气骤变,暴雨忽至,淋打着江边沙滩。于是长老故作谦逊地说道:“贫僧偶尔得一上联,可苦了下联不知从何而来,恳请巡察使大人赐教。”说罢,便朗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430 阅读:790 日期:2010/8/11
408条信息,分41页  每页显示10首页 上一页 [1] ...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4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