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秦少游联对
一年冬天,苏东坡同秦少游各骑一毛驴去郊外赏雪寻梅。走到山脚河边,迎面遇一老汉喝得酩酊大醉,骑在驴背上东摇西晃。苏即题一对道: 醉汉骑驴,颠头簸脑算酒账 秦少游放眼河中,见一船夫摇着橹逆水而来,随即对道: 艄公摇橹,打躬作揖讨船钱 东坡欣喜地赞道:“好一副诗中之画。” 二人继续踏雪前行,不久即到梅竹村。只见那茫茫雪海之中,缀映着点点红梅、白梅:那片片竹林之上,白雪罩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331 阅读:781 日期:2010/8/8
苏东坡岭南作绝对
据传,广东岭南地方有一绝对,无人对得出,便把上联刻在石碑上: 半边山,半段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苏东坡游广东,当地人引他到碑前,请东坡对。东坡一看,问道:“一块碑,只一行字只一句上联”说罢掉头走了。于是,当地人说苏东坡也对不出。到清代,四川才子李调元到广东,当地人又引他到碑前,把苏东坡到时的情况告诉李,请李属对。李调元说:“苏东坡已经对出来了,何须再对!”众人愕然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330 阅读:889 日期:2010/8/8
苏东坡妙计讨鱼吃
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两人论诗作联,也常常互相取笑,从中得到极大乐趣。 佛印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荤。一天,他炖了鱼,正要吃,抬头一看,苏东坡进了寺门。心想: 早不来,晚不来,一吃鱼他倒来了,先不给他吃。急中生智,顺手把敲的磬翻过来扣在鱼盘上推到一边。 苏东坡一进庙门就闻到香喷喷的鱼味,心想: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可以享口福了。挑帘进门一看,佛印吃着米饭,桌上只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329 阅读:1069 日期:2010/8/8
苏东坡诡辩解哑联
一日,苏东坡陪高丽国(现朝鲜)使者出游,一路谈兴甚浓。东坡夸说我国妇孺村老皆善对联。使者即指身边宝塔,出一上联叫路旁一老翁应对: 独塔巍巍,七级四面八方 谁知那老翁听后连连摆手而去。使者轻蔑地说:“老翁不会对。” 苏东坡笑道:“此翁已对出了。” 使者问其原因。东坡说:“此翁已用哑谜对了。他不是以一手摆了摆么”这就是下联: 只手摆摆,五指三长两短 使者明知这是东坡诡辩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328 阅读:724 日期:2010/8/8
苏东坡智服辽使臣
宋神宗时,天下太平,与辽邦交往也比较多,加之在文字上没有多少禁忌,两国人士交往也常常说个笑话,谈点诗文,关系更为融洽。 一次,辽国派来一位颇精汉语的使臣,皇帝让苏东坡去陪同。使臣早知东坡的大名,便想以奇文难倒他,寒暄之后说:“我们辽国流传一个出句‘三光日月星’,头一字是三,统领了三种发光物,对句不应再是三,又必须统领三个词。因此,我们国内没有人能对得上。” 苏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327 阅读:640 日期:2010/6/7
苏东坡妙对进考场
有一次苏东坡与二学友去九江(今属江西)二门赶考,因发大水,船只行进困难,耽搁时日,应考迟到了。考场的门卫偏偏又不让进,却以对对子相刁难。他们出的上联是: 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位考官,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 苏东坡听后,思考片刻,对出下联。联云: 十年寒窗,读了九八卷诗书,赶过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到二门,一定要进 门卫听后,赞不绝口,知其有才华,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326 阅读:691 日期:2010/8/8
杨大年翰林院应联
宋朝时,有人写了上联,贴在翰林院的墙上: 李伯阳生,指李木为姓,生而知之 是说老子(姓李名聃,字伯阳)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指着门外的李树作为自己的姓氏。这联出得绝妙:李,既是姓,又要组成一个名词李木:生,为动词,是“姓”字的一部分,又是最后一句成语“生而知之”的头一个字。这种情况,在对联中叫做“复辞”和“析字”。 别看翰林院的人都是满肚子学问,可都被这个对子难住了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325 阅读:539 日期:2010/8/8
杨大年妙对寇莱公
寇准,是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朝中一位在外敌侵扰面前坚持主战的明智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擅长诗文的儒雅之士。 有一次,寇莱公和朝中百官在御花园中游玩,来到荷花池旁。他看到红日映在水中,水底也有一轮红日,天上与水底的红日遥遥相对,顿时诗情涌来,向身旁的百官们出了个上句: 水底日为天上日 由于他这个出句,状物绝妙,又富于哲理,一下子把百官们给难住了。他们一个个急得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324 阅读:537 日期:2010/8/8
杨贵妃妙对唐明皇
传说,有一天晚上,唐明皇和贵妃杨玉环登上楼台赏月,唐明皇即景吟出一联: 二人土上坐 杨贵妃极机敏,应声对道: 一月日边明 唐明皇所吟上联,无甚出奇,不过将“坐”拆成两个“人”字和一个“土”字而已:杨贵妃所对下句,则不一般:既将“日”和“月”合成“明”字,符合出联要求,又采用了比喻手法,将明皇比做日,把自己比成月,月亮只有依靠太阳之光才放光明,妃子只有依靠皇帝才能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316 阅读:425 日期:2010/8/8
刘师亮的一副对联
民国时,四川人称“幽默大师”的刘师亮写过一副对联: 子兮子兮,今夕何夕 如此如此,君知我知 上联出自《诗经·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本表新婚夫妇欢愉心情。下联借古典小说讲洞房夜常用语和后汉杨震拒人馈金时语意,巧妙组合在一起。 刘师亮这位幽默大师,借来古人现成句子,表达戏谑之情。词语平仄协调,虚实悉敌。下联含糊其辞,有只能意领不能明言之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273 阅读:660 日期:2010/8/8
名家对联故事排行
·郭沫若对联故事(27)
·苏东坡对联故事(24)
·纪晓岚对联故事(17)
·郑板桥对联故事(17)
·乾隆对联故事(16)
·朱元璋对联故事(16)
·毛泽东对联故事(13)
·何淡如对联故事(12)
·林则徐对联故事(12)
·唐伯虎对联故事(10)
·冯玉祥对联故事(9)
·刘师亮对联故事(9)
·解缙对联故事(7)
·李调元对联故事(7)
·周渔璜对联故事(7)
·朱德对联故事(6)
·蔡锷对联故事(5)
·黄庭坚对联故事(5)
·蒋介石对联故事(5)
·欧阳修对联故事(5)
·苏小妹对联故事(5)
·曹雪芹对联故事(4)
·金圣叹对联故事(4)
·李大钊对联故事(4)
·李东阳对联故事(4)
·李鸿章对联故事(4)
·梁章钜对联故事(4)
·陶行知对联故事(4)
·王安石对联故事(4)
·刘伯温对联故事(3)
·蒲松龄对联故事(3)
·王尔烈对联故事(3)
·苏东坡对联故事(24)
·纪晓岚对联故事(17)
·郑板桥对联故事(17)
·乾隆对联故事(16)
·朱元璋对联故事(16)
·毛泽东对联故事(13)
·何淡如对联故事(12)
·林则徐对联故事(12)
·唐伯虎对联故事(10)
·冯玉祥对联故事(9)
·刘师亮对联故事(9)
·解缙对联故事(7)
·李调元对联故事(7)
·周渔璜对联故事(7)
·朱德对联故事(6)
·蔡锷对联故事(5)
·黄庭坚对联故事(5)
·蒋介石对联故事(5)
·欧阳修对联故事(5)
·苏小妹对联故事(5)
·曹雪芹对联故事(4)
·金圣叹对联故事(4)
·李大钊对联故事(4)
·李东阳对联故事(4)
·李鸿章对联故事(4)
·梁章钜对联故事(4)
·陶行知对联故事(4)
·王安石对联故事(4)
·刘伯温对联故事(3)
·蒲松龄对联故事(3)
·王尔烈对联故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