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需吃鸡犬牛羊
清朝有个叫王寅的县官,贪赃枉法,鱼肉百姓,百姓恨之入骨。 一天早晨,衙役们见衙门大门上贴着一副对联,就去报告王寅。王寅出来一看,见对联写的是: 王好货,不论金银铜铁 寅属虎,全需鸡犬牛羊 这联联头嵌着“王寅”二字。王寅暗想:这联把本官比做春秋战国时代的齐宣王啊!齐宣王贪财,见金银就眼红。本官比他贪性还大,连铜铁都要。还把本官比做老虎……真是岂有此理!他越想越生气,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98 阅读:580 日期:2010/8/2
拆字联痛骂李儒卿
清朝时候,湖南永州有个叫李儒卿的官吏,贪赃枉法,心辣手狠,诡计多端。有一天傍晚,他着便服外游,路遇一对男女带着银两进城买物品为岳父母祝寿。李儒卿见了,便叫差役把那一对青年夫妇作为抢劫商客的嫌疑犯绑捉回县衙拷问,把男的腰包内50两银子收归己有,还想调戏民女。 民女欲撞死堂上,以便叫丈夫上告。这么一来,李儒卿只好把她放走。民女出来,她的丈夫也自然一同获得自由。 后来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97 阅读:620 日期:2010/8/2
大堂六部小畜一院
清朝时候,云南建水县有个名叫曾彬的读书人,生性诙谐,傲岸不羁。一日,有邻居向他诉冤,他便到县衙门讨张状纸,小吏开玩笑道:“解元公,你曾来要过几次状纸,可从没给过我们什么赏赐,这回我先出支对子,你对上了,我才给状纸。” 小吏念道: 刑户吏礼工兵,大堂六部 曾彬对道: 马牛羊鸡犬豕,小畜一院 小吏吓得赶紧把状纸拿出,打发曾彬走了。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96 阅读:575 日期:2010/8/2
嘲徐学正以貌取士
清朝某年,一位徐翰林到广东当学正。他经常以貌取士,凡年少英俊者就被选中。当地的读书人作联嘲弄徐学正: 尔小子整整齐齐,或束带,或抹粉,或涂脂,三千人巧作嫦娥,好似西施同进越 这老瞎颠颠倒倒,不论文,不通情,不达理,十八省几多学士,如何东粤独来徐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95 阅读:485 日期:2010/8/2
曹振镛谥号受奚落
清代,有一个老奸巨猾的大官僚,叫曹振镛,他奉行“多磕头、少说话”的为官之道,博得皇帝宠信,官运亨通,当了从乾隆到道光的三朝元老,一直爬到大学士、军机大臣的高位,列为功臣,显赫一时。他死后,谥号“文正”。 当时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巧妙地把“文正”嵌入联内,嘲笑奚落这位赫赫有名的“文正公”: 焉用文,阅试卷偏旁必黜,是以谓之文 奚其正,收炭敬细大不捐,则不得其正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94 阅读:550 日期:2010/7/31
牧童应对驱走恶吏
清朝时候,某地有个名叫刘二哥的青年,他经过千辛万苦,好不容易积了一些铜钱,准备和本村的林三妹结婚。 成亲那一天,家里热闹极了,四亲六眷都赶来贺喜。那里的两间茅屋,客人坐得满满的。到了中午,一个专门吃老百姓的地方官,带着一些差役,也来贺喜。他们的礼品是:三个铜钱和一句上联: 三个铜钱贺喜,嫌少莫收,收者好财。 乡亲们看了以后,议论纷纷,收也不行,不收也不行。正在这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93 阅读:505 日期:2010/6/6
慧童嵌字联戏知府
清咸丰年间,热河知府卜昌欺塞外无才人,便微服去热河诗社寻衅。适逢两个娃娃在家,卜昌喝令他们快去找社主。一个小孩道:“今天就我俩在家,要对诗,只管赐教。” 卜昌无奈,出句道: 两火为炎,既然不是盐酱之盐,为何加水便淡 一个小孩一眨巴眼,笑眯眯对道: 两土为圭,既然不是乌龟之龟,为何加卜成卦 另一个道: 两日为昌,既然不是娼妓之娼,为何加口便唱 两个娃娃拿卜昌的名字糟蹋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92 阅读:472 日期:2010/7/31
军机大臣的奴才相
清朝道光年间,潘世恩和穆彰阿同为军机大臣,但他们只善于逢迎,凡是皇帝说的话,无不点头称是,哈腰颂扬,一副奴才嘴脸,丝毫没有自己的看法。有人作了一副对联形容他们道: 著,著,著!主子洪福 是,是,是!皇上圣明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91 阅读:503 日期:2010/7/31
无能丞相哭鼻太师
清朝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九月十五日的中午,北京城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天理教的农民起义军200多人,由宫里的一些太监做内应,在大白天就勇敢地打进了皇上的老巢———皇宫。 事变发生以后,留在北京的体仁阁大学士、丞相曹振镛吓得心惊胆战,急得团团乱转,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只好派人给远在承德的嘉庆皇帝去送信。 当时,嘉庆皇帝正在承德避暑山庄玩乐,一听这个消息,就是一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90 阅读:653 日期:2010/7/31
李昭信有罪难逃罚
清朝乾隆时期,相国李昭信的贪污罪被揭发,朝廷下令各省督抚议他的罪。江苏巡抚闵鄂元也是个贪贿的人,他探知皇帝对李昭信有从轻发落的意思,便上了一道奏折,为李昭信开脱,内有“议贵议功”的话,说李昭信虽然犯了贪污罪,但应考虑他的大臣地位(议贵)和过去的功劳(议功)等等。结果,李昭信得到了较轻处罚。不久,闵鄂元本人因为别的事,也受到了降三品顶戴的处分。 江苏有人根据这一些事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89 阅读:572 日期:2010/7/31
名家对联故事排行
·郭沫若对联故事(27)
·苏东坡对联故事(24)
·纪晓岚对联故事(17)
·郑板桥对联故事(17)
·乾隆对联故事(16)
·朱元璋对联故事(16)
·毛泽东对联故事(13)
·何淡如对联故事(12)
·林则徐对联故事(12)
·唐伯虎对联故事(10)
·冯玉祥对联故事(9)
·刘师亮对联故事(9)
·解缙对联故事(7)
·李调元对联故事(7)
·周渔璜对联故事(7)
·朱德对联故事(6)
·蔡锷对联故事(5)
·黄庭坚对联故事(5)
·蒋介石对联故事(5)
·欧阳修对联故事(5)
·苏小妹对联故事(5)
·曹雪芹对联故事(4)
·金圣叹对联故事(4)
·李大钊对联故事(4)
·李东阳对联故事(4)
·李鸿章对联故事(4)
·梁章钜对联故事(4)
·陶行知对联故事(4)
·王安石对联故事(4)
·刘伯温对联故事(3)
·蒲松龄对联故事(3)
·王尔烈对联故事(3)
·苏东坡对联故事(24)
·纪晓岚对联故事(17)
·郑板桥对联故事(17)
·乾隆对联故事(16)
·朱元璋对联故事(16)
·毛泽东对联故事(13)
·何淡如对联故事(12)
·林则徐对联故事(12)
·唐伯虎对联故事(10)
·冯玉祥对联故事(9)
·刘师亮对联故事(9)
·解缙对联故事(7)
·李调元对联故事(7)
·周渔璜对联故事(7)
·朱德对联故事(6)
·蔡锷对联故事(5)
·黄庭坚对联故事(5)
·蒋介石对联故事(5)
·欧阳修对联故事(5)
·苏小妹对联故事(5)
·曹雪芹对联故事(4)
·金圣叹对联故事(4)
·李大钊对联故事(4)
·李东阳对联故事(4)
·李鸿章对联故事(4)
·梁章钜对联故事(4)
·陶行知对联故事(4)
·王安石对联故事(4)
·刘伯温对联故事(3)
·蒲松龄对联故事(3)
·王尔烈对联故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