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瀚岳国学馆→对联故事

对联

冯刚毅的几副春联

澳门中华诗词学会理事长冯刚毅文学功底深厚,是当地诗坛的主将。作品意境新、诗味浓、遣字工,传诵甚广,兹录其近年来所拟的部分春联以供鉴赏。 1991年(羊年),有嵌字春联三副,发表于《澳门日报》。其一: 春临镜海羊蹄到 日照神明马首归 澳门半岛三面环海,海湾呈弧形环抱。每当风和浪静之际,海湾水平如镜,故有镜海之称。联语对仗工整,平仄协律,表达了迎春光庆升平的喜悦心情和美好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993 阅读:614 日期:2010/8/24

赵朴初的一副春联

1983年2月14日的《人民日报》,刊载了赵朴初手书的一副春联: 两个文明春风万里开新局 四项原则红日千山举大旗 此联立意鲜明,通俗易懂。高度赞扬了“两个文明”建设所带来的崭新局面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结尾的“举大旗”三字,意味深长,既有作者的欣慰之情,又是对广大群众的期望。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992 阅读:762 日期:2010/8/24

叶圣陶为农民撰联

抗日战争时期,叶圣陶先生避居敌后乡间,结识了一位姓俞的老农民,俞把惟一的小儿子送到前线当兵抗日,自己却在家里为人推独轮小车糊口。叶圣陶同志十分感动,春节时亲自撰写了一副春联,把它贴在老人的大门上。其联曰: 有子荷戈庶无愧 为人推毂亦复佳 联语概括了老人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爱国思想和勤劳精神的崇敬与赞美,写得十分贴切。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987 阅读:592 日期:2010/5/15

朱德提倡官兵同乐

1928年4月,朱德率领湘南起义的部队,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武装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担任军长。这年年底,红军在江西省莲花县冬训。那时,生活极为艰苦,朱德与战士们同吃同住。 这年除夕,司务长用结余的“伙食尾子”(零头)给朱军长买了几个鸡蛋,做好了送给军长加餐。朱德坚决不吃,让司务长拿回去给伤病员吃。 炊事员中有个刚从白军(国民党军队)过来的小战士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986 阅读:674 日期:2010/5/18

郭沫若写爱国春联

辛亥年间,武昌起义爆发。郭沫若在成都府中学堂读书,1912年春返回峨眉山下大渡河畔的沙湾,乡里亲友仰慕他的才华,纷纷求他写春联。他挥毫即就,在对联中以极大的爱国热忱,赞扬了辛亥革命。试举一联,可见他慷慨激昂的心情溢于纸上: 国势已变更,冉冉春回,问东君犹名皇否 天心早眷顾,眈眈虎视,嗟西虏其奈我何! 上联中的“东君”借指清廷,下联中的“西虏”指西方帝国主义列强。 郭沫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983 阅读:1169 日期:2010/8/24

谭嗣同书联怀壮志

谭嗣同(公元1865~1898年),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戊戌六君之”之一。能诗文,喜楹对。为诗宗法唐人,风格恢廓豪放,富爱国精神。《谭浏阳全集》中附有《谭浏阳词联》。其述怀明志联横空出世,气魄雄浑,至为感人。 为人树起脊梁铁 把卷撑开眼海银 这副自题联,表明了他律己为人的凛然正气和读书明理的独到见解。“铁”,言其刚强坚硬;“银”,壮其明亮洞察。“联如其人”,谭嗣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934 阅读:663 日期:2010/8/23

梁章钜的为官之道

清代文学家梁章钜,字闳中,一字林,晚号退庵。福建长乐人。嘉庆七年进士,官至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他于1840年完成了《楹联丛话》的统纂,后又陆续写成《楹联续话》、《楹联三话》、《巧对录》。为我国楹联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空前卓越的贡献。 梁不但悉心编辑对联专著,还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楹联作品。 梁章钜一生经历了清由盛转衰的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作为一个封建官吏,称得上是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932 阅读:734 日期:2010/5/19

林则徐流放言志联

林则徐严禁鸦片,积极抗英,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可是,腐败的清廷,昏庸的道光,却内听保守投降派的谗言,外屈服于英帝的威力,颠倒是非,以功为过,把林则徐等人撤职充军,流放新疆。那时他的心情非常复杂:一面深感冤屈,一面又受“忠君”思想的局限,服从清帝错误决策,并希望君王有“开明”之日,再效忠报国。当时他撰一联曰: 偶然风雨惊花落 再起楼台待月明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923 阅读:740 日期:2010/8/23

林则徐写堂联自勉

民族英雄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胸有大志,忧国忧民,清正廉明,不徇私情。他出任江苏廉访史时,曾在大堂亲书一副堂联: 求通民情 愿闻己过 上联提醒自己了解群众的情况和疾苦,下联表明愿意倾听别人讲自己的过失。 后来,林则徐担任两广总督,积极抗英,查禁鸦片。这时,他又在总督府衙亲书一副对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上联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922 阅读:949 日期:2010/8/23

郑板桥撰自画像联

郑板桥一生只做过两任县官,因不会逢迎吹拍,不合时宜,不得上司欢心:后又因帮助农民打赢了官司,得罪了权贵,迎合了庶民而撤职罢官。后往扬州卖书画为生,与友朋诗酒唱和,不同官府同流合污,被人称为“扬州八怪”之一。其实他治学虚心谨严,为人公正平易。 相传,他到山东潍县当官的第一天,便在县衙墙上凿了十多个脸盆大小的洞,说是要“放掉旧官府的丑恶习气,让百姓洞察衙门肮脏。”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914 阅读:676 日期:2010/8/23
408条信息,分41页  每页显示10首页 上一页 [1] ...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4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