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以对联拒仕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晚年居在湖南衡阳石船山,人称之为“船山先生”。 清兵南下,王夫之在湖南衡山地区起兵抗清,失败后,隐居广东肇庆。后来他又辗转到湘西深山老林,刻苦钻研,勤奋著书达40年之久,始终蓄发不剃。王夫之一生钻研学问,成就很大。他晓畅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尤精于经学、文学、史学。他一生忠于明朝,始终不愿为清廷效力。 清廷得知王夫之为人间奇才,便派官吏专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912 阅读:694 日期:2010/8/22
郑成功撰联作自勉
民族英雄郑成功自幼爱读历代豪杰列传,特别崇尚岳飞的爱国精神。当时中国正处于动乱时期,朝廷文武百官,却无视民族危亡,终日花天酒地,谋求私利。郑成功十分气愤,曾撰一联自勉: 养心莫善寡欲 至乐无如读书 1661年4月,郑成功披甲执剑,率领大军收复国土台湾。在海上遇到东南逆风时,他挺立船头,庄严地说:“我们冒险东征,是为了收复被侵占的国土,决非到海外去追求私欲,贪图安逸。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911 阅读:784 日期:2010/8/22
苏东坡改联苦读书
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自幼聪慧过人,读书过目能诵。早在少年时代,就博览群书,经纶满腹,因此也有些骄傲自负。一天,他竟在书房门口贴一对联曰: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这对联被一位老邻居发现了,他想:东坡年轻学博,实在可喜,但从此自满则难成大器。于是,他拿来一本小书,上门找东坡说:“老朽近得一书,多有不识,特来请教。”东坡接书一看,不禁大惊失色。不但此书从未读过,而且许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900 阅读:1146 日期:2010/8/22
欧阳修与老者对对
北宋欧阳修,4岁而孤。其母郑氏含辛茹苦,亲自教其识字。家贫买不起纸笔,欧阳修便以芦荻画地。欧阳修敏捷过人,读书过目不忘,学问日有长进。贫苦的生活也磨炼了欧阳修的刚强个性。有一年,街上来了一个卖卦的老者。其实,这是个读书做官之人,几经挫折,看破世情,从此隐于市井之中,以卖卦为生。他见欧阳修天庭饱满,眉清目秀,料定将来必成大器,但从欧阳修双目之间又发现其阳刚有余而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899 阅读:580 日期:2010/8/22
陶行知几副教育联
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他依据我国明代教育家王阳明的“知是行知始,行是知之成”的知行学说,将原名“文浚”改为“知行”。后来,陶行知留美学成归国,曾一度提倡杜威的教育学说。实践使他认识到杜威的那一套唯心主义教育理论行不通,便郑重宣布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行知”,取王夫之“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也必矣”,魏源“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等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858 阅读:727 日期:2010/6/11
陶行知撰妙联教子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的良师。他怀着“爱满天下”、“教育为公”的抱负,一生为培育振兴中华之人才而呕心沥血。“追求真理做真人”是陶行知先生告诫师生们的信条,他主张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要先教好自己,为人师表。 1927年,陶行知先生在南京倾囊创办了晓庄学校。1940年夏,陶行知先生之子陶晓光欲进成都无线电修造厂,但需要资格证明,其子当时无正规学历,便背着父亲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857 阅读:697 日期:2010/8/22
陶行知的犁宫门联
陶行知(公元1891~1946年),安徽歙县人,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人民教育家。 1927年间,陶行知先生在南京神策门外的农村山区,创办了“晓庄师范”。当年6月,该校土墙茅屋的礼堂落成了,陶行知先生命名“犁宫”。并在门口写了一副对联: 以教人者教己 在劳力上劳心 言简意赅,精辟独到地说明了为人师表者应严于律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856 阅读:728 日期:2010/8/22
叶圣陶劝勉联小萃
叶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20世纪20年代与茅盾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出文学“为人生”的主张。抗战时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后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建国后,历任教育部副部长、中国作协顾问、中国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主席等职。著作甚丰,也留下了不少联语。 “文革”后期,他在一副赠联中勉励友人不计个人得失,甘当人民大众的老黄牛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855 阅读:802 日期:2010/8/22
郭沫若书联诲侄媳
莫学芙蓉空有面 应效芬芳发自心 这是1940年秋,郭沫若写给侄媳魏蓉芳的嵌字对联。魏是郭沫若的侄儿郭培濂的爱人。据魏蓉芳回忆:1940年的一个秋夜,郭沫若、于立群、郭培濂和她,四个人在书房闲谈聊天,当时她穿了一件细料花衣服,很显眼。谈话中郭沫若教诲她说:“重庆是个花花世界,环境是很复杂的,生活要朴素。”又说:“你还年轻,不懂事,不能像芙蓉啊!”说完便写了这副对联。这副对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854 阅读:780 日期:2010/5/6
冯玉祥教子女有方
1942年春,冯玉祥的儿子冯洪国出国学习,冯玉祥将军既没有给儿子大量的金钱,也没有买什么华贵的用品,而是亲自写了一副对联: 欲除烦恼须无我 历尽艰难好作人 冯玉祥将此联送给儿子,教育他做人必须先“无我”,而后才能为劳苦大众造福。同时告诫:要做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天下百姓的好人,必须吃苦在先,享乐在后,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自己。不久,冯玉祥将军的女儿冯弗伐去德国学习,冯
/duilian/coupletStory/show.asp?id=853 阅读:802 日期:2010/8/22
名家对联故事排行
·郭沫若对联故事(27)
·苏东坡对联故事(24)
·纪晓岚对联故事(17)
·郑板桥对联故事(17)
·乾隆对联故事(16)
·朱元璋对联故事(16)
·毛泽东对联故事(13)
·何淡如对联故事(12)
·林则徐对联故事(12)
·唐伯虎对联故事(10)
·冯玉祥对联故事(9)
·刘师亮对联故事(9)
·解缙对联故事(7)
·李调元对联故事(7)
·周渔璜对联故事(7)
·朱德对联故事(6)
·蔡锷对联故事(5)
·黄庭坚对联故事(5)
·蒋介石对联故事(5)
·欧阳修对联故事(5)
·苏小妹对联故事(5)
·曹雪芹对联故事(4)
·金圣叹对联故事(4)
·李大钊对联故事(4)
·李东阳对联故事(4)
·李鸿章对联故事(4)
·梁章钜对联故事(4)
·陶行知对联故事(4)
·王安石对联故事(4)
·刘伯温对联故事(3)
·蒲松龄对联故事(3)
·王尔烈对联故事(3)
·苏东坡对联故事(24)
·纪晓岚对联故事(17)
·郑板桥对联故事(17)
·乾隆对联故事(16)
·朱元璋对联故事(16)
·毛泽东对联故事(13)
·何淡如对联故事(12)
·林则徐对联故事(12)
·唐伯虎对联故事(10)
·冯玉祥对联故事(9)
·刘师亮对联故事(9)
·解缙对联故事(7)
·李调元对联故事(7)
·周渔璜对联故事(7)
·朱德对联故事(6)
·蔡锷对联故事(5)
·黄庭坚对联故事(5)
·蒋介石对联故事(5)
·欧阳修对联故事(5)
·苏小妹对联故事(5)
·曹雪芹对联故事(4)
·金圣叹对联故事(4)
·李大钊对联故事(4)
·李东阳对联故事(4)
·李鸿章对联故事(4)
·梁章钜对联故事(4)
·陶行知对联故事(4)
·王安石对联故事(4)
·刘伯温对联故事(3)
·蒲松龄对联故事(3)
·王尔烈对联故事(3)